第315章 伤痛,才是文学的催化剂(2 / 2)
一点。因为,主角如果得志了,他就得处理政务,他的心思,都得放在民生、治安上面,没那么多时间去感慨了……就像赵匡胤,他当了皇帝整天想着怎么防那些大将,想着怎么吞并他国,怎么想着国祚绵长,写诗词?写这个玩意干啥,能换来一个大将吗!”
韩复来:“大家看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上古人的诗词,几乎也都是在悲愤或者不得志的情况下所作的,就像现在的人,你如果是个富二代,父母每个月给五百万生活费,你当然天天带着女朋友和兄弟们到处浪了,你发朋友圈,也是各种开心享受的日常……如果你现在工作不顺,工资不高,每天要面对房租的压力、女朋友的抱怨、老板的刁难,和同事的算计,这个时候你发的朋友圈,有时候文采高的都不像是你自已写的。”
洋洋洒洒说了一大堆,总算是大概解释清楚了。
大家对这个解释,还是比较认可的……不认可也没什么卵用。
“哈哈哈哈,最后一句说的好真实啊……有时候我发的朋友圈确实,那文采高的,我都怀疑是复来大神附体了!”
“你还在这咧着嘴笑呢,你为什么能写出那么高文采的句子,你心里没点逼数吗?”
“是因为……我女朋友劈腿了……呜呜呜呜呜……我踏马都忘了,你干嘛又要提啊!”
“如果让我选的话,我宁愿忍痛选择做一个每个月有五百万生活费混吃等死的富二代,像大诗人这种高端的选择,就留给你们了……不用谢我,也不用同情我,我忍受得住!”
主持人:“复来大神说的真好啊……失意和伤痛,才是文学的催化剂,从我们现在不多的史料和诗词文学来看,伤痛失意,是驱动创作最古老、最持久、也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源泉。”
京大教授:“创作,其实是一种情感的出口。当巨大的悲伤、痛苦、孤独、失落等无法向人倾诉,无法用寻常的语言表达的时候,文学就应运而生了,将无形的情感,转化成有形的文字,本身也是一个梳理、审视,和释放的过程。”
汉大教授:“是啊,幸福往往是相似的,但伤痛的形态则各有不同,人们在面对这种伤痛时,往往会陷入无法自拔,不由自主地去咀嚼伤痛。而在咀嚼伤痛的时候,往往又能触及人性最深处和最真实的部分,当把这部分真实抓住的时候,就会变成那些直白,却又优美深刻的诗句。”
华大教授:“作家诗人们,随着对自身伤痛的深思,往往能升华到对人类群体的某种沉思,这也正是那些名著的创作由来。更大一点说,个人的伤痛,甚至可以延伸成时代的伤痛,一个集体的伤痛,一个民族的伤痛,这样的作品,才会更加有质感,也更加能触动人心。”
韩复来听的直鼓掌。
教授果然是教授,厉害啊!
果然,自已只要开个头,就会有很多比自已厉害太多的人来为自已辩解,韩复来太爱这种感觉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