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感觉被坑的郑锦(2 / 3)

多的时候也不过是四十二万石。我军征战十几年,年年大战,军心疲惫,百姓民不聊生,哪里有时间去种地呢。

自为父南澳起兵以来,我军的粮食一直都不足,征粮期间的损耗,百姓的抗拒,伪清的攻击,还有施琅、黄梧的背叛等等情况。导致我军的粮食存储从来没有超过两百万石。

现在又被烧了一部分,目前只有一百六十余万石的存粮。”

郑锦有些难以置信,道:“一百六十余万?母后跟我说的是还有两百八十万石粮食的,到您这就少了一百二十石。这马上就要复台了,这粮食充当军粮尚且不足。何谈储备救济呢?青黄不接的时候也马上要到了,这厦金近百万民众就指望这些救命粮呢,您现在告诉我这粮食不够了?这这这···”

郑成功有些无奈的道:“伪清对我军封锁日益严重,金门寸土,不足养兵;厦门丸城,奚堪生聚?厦金两岛种植面积极少,土地贫瘠,粮食产量极低,怎能能够养活太多人呢?

近两年天气干旱,台风肆孽,伪清也加大对民间的搜刮,天灾人祸下来,粮食产量日益稀少,加之投奔我军的灾民日益增多。

这层层压力下来,缺粮是无可奈何之事啊。

每年死于饥荒之中的民众不知几几。为父能够做的,也只能是找地聚众养兵了。只要台湾一下,数十万民众就可以移民台湾,若行军屯和民屯,缺粮之事,也可暂缓解决。

我军复台之后,这百万民众的衣食就要由你来负责了。”

郑锦顿感亚历山大。

这可不是简简单单的问题。百万民众的三个月的口粮啊,这其中还有军属、有工匠、有难民,这些都是一个个大难题。若是处理不好,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我们老百姓会用脚投票,也会用手中的农具投票啊。

若真的是到了用农具投票的地步,这区区两岛的弹丸之地,恐怕还不够农具耙的。这可是历史上无数血淋淋的事实啊。

这近百万人在三个月内的口中之食,完全由郑锦负责。这对郑锦来说,真的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他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因为粮食不足而去寻找粮食。

有点超出他的知识范畴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