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新建炮台(1 / 6)

微风轻抚,来来往往的民夫脸上的笑容让郑成功满腔怒火平息下来。

或许是锦舍还年轻,还有些妇人之仁。以至于挪用一些军粮来供养这些民夫们。一天两斤粮食、三两肉,可足够一家五口一天用度了。

三两肉?郑成功停下脚步,仔细想了想,粮库之中储存的肉干已经所剩无几,这三两肉是从哪里来的?两千多民夫一天三两肉,一天就是四百多斤肉,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些肉是从哪里来的?

郑成功忍不住转身问道:“洪游击,这些民夫的肉是从哪里来的?也是世子给的吗?”

洪暄直接道:“藩主,您可能有些误会了,这些肉并不是豚肉,而是新鲜的鱼肉。世子在造船厂停泊了三艘渔船,专门用来捕鱼,以供民夫每天的肉食。

这渔船不知用了什么方法,捕鱼的产量极高,每天都满载而归,每天都有一千多斤的鱼获,民夫们根本食用不完。剩下的鲜鱼基本都以极为低廉的价格售于岛上百姓,及送到军营之中,让弟兄们打打牙祭。”

郑成功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若是这样的话,那民夫的粮食来源可不一定是军粮。锦舍聪慧,定不会犯下这等大错。

杨朝栋闻言确是来了兴趣,问道:“洪将军,你可知这渔船用了什么捕捞的方法,每天竟然都能够有如此之高的收获?”

马信、洪旭等人也是来了兴致,若能知道这样的方法,以后军中不愁鱼肉吃了。

十七世纪的渔民出海捕鱼,那结果可真的差强人意。有句古话说:宁可上山砍柴,不愿下海捕鱼。在这个年代,每次下海都是在跟老天争命,海上风险太大,一个浪头下来,可能一艘渔船上就要少有一两个人。

关键是捕鱼的技术十分落后,只有渔网、鱼叉、设置陷阱等一些方法进行捕捞,这些方法捕捞的收获也不尽人意。每次出海,能有一百多斤的鱼获,已经是妈祖保佑了。况且海鱼死亡性很高,在没有较好的储存方法之前,渔船也很少能够去深海之中去捕捞。

现在一艘渔船一天能有一千多斤的鱼获,这个产量真的惊人,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捕捞方法啊,若真的能够推广开来,这军中就不缺肉了,百姓的收入也会好一些。而郑家军缺粮的困境也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