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光锥望远镜(5k)(2 / 7)
在爱因斯坦龙和庞加莱蚁的相对论中,光锥不可被超越,过去光锥是可观测的历史,未来光锥是可影响的未来。因此命名为“光锥”望远镜。
以上是大环指挥官卡尔对人类的解释为什么将望远镜命名为“光锥”的原因。
(注,龙蚁文明时期的科学家,爱因斯坦龙和庞加莱蚁,一龙一蚁曾在宇宙是否均匀,坚持相对性原理的探讨中悟出了狭义相对论,是龙蚁文明时期的技术先贤。)
光锥望远镜的核心组成是超巨型自适应镜片阵列,主镜片直径达到一千公里,由数万块子镜片拼接而成,整体呈抛物面弧形。
类似的巨型拼接镜片总共有上百块,总长度长达一万公里,部署环心位置。
大环保卫战时,吞食帝国为了保住镜片,特意将镜片收回了内环进行储存,战时虽然遭受了少量恒星型氢弹的破坏,但好在镜片储存的较为分散,受到的损失并不大。
还能凑合用。
该镜片的材质也体现了吞食帝国的深厚积累,当人类询问恐龙们是如何烧制出那么多玻璃,又是如何避免星际尘埃物质对镜片的影响时,恐龙的回答狠狠震惊了人类土老帽。
恐龙科学家说:光锥望远镜始建于300万年前,镜片是吞食帝国收集的,由超新星爆发后的致密尘埃通过强引力场压缩成透明介质构成的,其硬度是钻石的百倍,且能耐受星际尘埃的撞击。
人类已经习惯被吞食帝国的超级技术所震惊了,每当人类科学家被恐龙科学家震惊时,人们总会发出:“我们居然打赢了这种超级文明?”的感慨。
每次听到这种感慨时,随行的恐龙科学家们就会很尴尬的在那里用巨大的脚爪扣扣地板。
谁能打过你们人类虫虫啊,武德比恐龙还充沛,还有准神站台,真的是……
总之,光锥望远镜的观察精度十分可怕。
针对1光年范围内的行星系统,可直接分辨地表千米级物体。
人类通过波江女孩知道,吞食帝国在吃完16光年外的波江星系之后,赶赴地球总共用了6万年,平均航速是25km/s,约光速的万分之一。
恐龙们解释万分之一光速吞食大环最省资源的赶路方式,波江星系的波江星并不好吃,大环没有吃饱,其它行星也没什么能吃的,因此赶赴太阳系时,就没有加速至千分之一光速。
人类惊出一身冷汗。
还好没吃饱,不然恐龙早几万年过来,人类就真完蛋了。
波江星为地球做出了最后的贡献就是没喂饱恐龙,还拖延了恐龙赶赴太阳系的速度。
它真的,我哭死。
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