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8章 精挑细选的所谓宋军战俘(1 / 2)

加入书签

早在之前侦察地形时,辛弃疾就将这一带的山川沟壑记在了心里,军用地图上的每一条路线、每一处险隘,都早已烂熟于胸。确认当前位置后,他对照着脑海中的地图,很快锁定了那条隐藏在密林间的狭窄通道 —— 这条路宽度不足两丈,根本不适合大军团通行,却恰好适合他们这种小股部队快速穿插,几乎能在敌人眼皮底下钻出包围圈。

夜色成了最好的掩护。辛弃疾率领队伍,借着树木的遮挡,迅速钻进了通道。身后的追兵还在沿着原路狂奔,他们压根不知道,原本紧追不舍的 “猎物”,早已在黑暗中隐匿了踪迹,正从他们包围圈的一处微小缝隙里悄然溜走。

就在他们冲出通道的那一刻,天边泛起了鱼肚白 —— 天,亮了。他们几乎是在最后一刻成功突围,堪堪避开了敌军天亮后的大规模搜捕。而另一边,还不知道宋军已经突围的王朝联军,正按照原定计划,朝着宋军原本的营地发动强攻。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误判,是因为女子集团军撤离时,并没有拆除营地的帐篷,大量辎重也被遗弃在营中 —— 锅碗瓢盆、破损的旌旗、甚至还有没来得及收拾的睡袋,全都原封不动地留在原地,看上去就像宋军只是临时离开,并未远走。

当潮水般的王朝联军冲进营地时,还摩拳擦掌地准备大肆砍杀,可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傻了眼:营地里几乎空无一人,除了一些伤重死去的伤兵尸体,连个活人的影子都没见到。

他们哪里知道,卡维塔留下的近百重伤员,早已被辛弃疾派人接走;而二公主撤离时,更是下令 “只要还有一口气,就绝不丢下一个伤兵”,哪怕是奄奄一息的士兵,也被战友们用担架抬着、用战马驮着,一并带出了包围圈。

消息传到拉贾皇子等人耳中时,他们又惊又怒 —— 宋军到底是怎么逃走的?难道真的插上翅膀飞走了不成?这根本不可能!

为了验证消息,他们亲自骑马来到包围圈内的宋军营地查看,眼前的景象印证了士兵的汇报:营地上满地狼藉,各种辎重抛得到处都是,大量的粮食、攻城器械、帐篷睡袋散落其间,还有少量破损不堪、无法再使用的兵器和铠甲。

不过,在卡维塔遗弃的兵营中,联军缴获的武器装备倒是稍多一些。这其中的缘由,只有宋军自已清楚:二公主撤离前,特意下令 “能带走的武器装备全部带走,绝不留给敌人”,只有少数年迈体衰或伤势过重的士兵,实在扛不动才悄悄扔下几件;

而卡维塔却没有下达这样的命令,她的队伍为了尽快脱身,不少人主动丢弃了武器装备,尤其是在撤往悬崖的途中,大量兵器被随手扔在路边,成了联军的 “战利品”。

值得一提的是,辛弃疾撤离时,不仅带走了伤兵,还特意运走了大部分完好的铠甲 —— 他深知,铠甲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比兵器珍贵得多,无论如何都不能留给敌军。所以,联军最终缴获的铠甲,大多是破损严重、无法修复的,完好的寥寥无几。

可即便如此,对于王朝联军来说,这已经是 “了不起的胜利”。他们对外宣称 “击败了宋军主力,缴获大量军用物资,俘虏近万人”,全然不提宋军主力早已突围的事实。

只是他们没说的是,这 “近万人俘虏” 中,几乎没有真正的宋人,更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宋朝职业士兵,清一色全是说着各种印度半岛土语的当地人,而且大多是中老年人。

印度半岛的方言土语多达数百种,彼此之间甚至无法沟通,但只要一听那带着浓重 “咖喱味” 的口音,就能轻易分辨出他们是本地人,而非来自东方的宋人。

可这些细节,都被联军刻意忽略了 —— 只要这些人穿着宋军的军服、扛过宋军的龙旗,就算是 “宋军俘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