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意料之外,曹仁定计谋上庸(3 / 5)

加入书签

了关羽在乌林时的处境,若换做是我,是绝对不会自乌林反道奇袭公安城的。

    公安城易守难攻,一旦奇袭失败,就会四面受敌,再无逃生的机会。

    可关羽不仅选择了奇袭,还一路势如破竹的打到了江陵城下,更是联络了城中内应想要一战拿下江陵城。

    这般势烈如火的攻势,也的确很符合关羽的用兵风格。

    孙权窃得江陵已久,定也会严密监视城内的官吏士民,以吕蒙等人的智计,也能猜到关羽想要联合内应破城,将计就计,也不无可能。

    再者。

    昔日关羽围樊城时,若非徐将军长驱直入,我等都无法跟外界取得联系,倘若真如孙权所言,他的信使不可能抵达襄阳。

    故而以我观之,刘封信中所述,更为可信。”

    不论是赵俨、徐晃还是满宠,都不约而同的偏向于相信刘封的信中所述。这样的结果,就连刘封本人都是没预料到的。

    刘封也没想到孙权竟然也会派遣信使去樊城。

    派信使就算了,孙权不知为何对南郡的战事又讳莫如深。

    或许是怕丢了面子?

    亦或者其他?

    对比刘封逻辑分明的战事罗列,谁更真谁更假,一目了然。

    虽说赵俨、徐晃还是满宠三人都偏信于刘封的信中所述,但曹仁也不会一股脑子的选择对刘封信中所述尽信。

    曹仁又看向了沉默不语的于禁。

    于禁带了一万军士回襄樊,极大的缓解了曹仁兵力紧张的压力。

    再加上曹操听闻于禁归来后,又专程派人来安抚:以春秋时期荀林父、孟明视的旧事来安慰于禁,认为于禁兵败非战之罪。

    故而曹仁虽然鄙夷于禁的投降但也没有表露出对于禁的任何不满。

    如今局势未明,曹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因内部不和而引发新的危机。

    赵俨、徐晃、满宠、吕常也看向了于禁。

    在场众人。

    于禁是唯一一个跟刘封近距离接触过的。

    在判断刘封信中所述真假上,于禁的看法也极为重要。

    斟酌了片刻。

    于禁沉声道:“刘封信中所述南郡战事,我不敢妄言真假。

    我可以确定的是,刘封这个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