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诸葛亮至,刘封论北伐战略(6K)(6 / 10)

加入书签

; 府内。

    刘备斜倚凭几,满脸愁容的听着诸葛亮的劝说之言。

    诸葛亮来了六日,劝了刘备六日。

    门口。

    刘封在听到诸葛亮那句“若无大王坐镇成都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如何能令众士安心啊!”,默默的将越过门槛的左脚又收了回去。

    正要转身时,刘备的呼声响起。

    看着刘备那瞪圆了的双目,刘封讪讪一笑,入内见礼:“孩儿见过父王,见过军师。”

    刘备趁机打断了诸葛亮的劝说,转移话题道:“公仲,军师对你所绘制的《隆中对简图》颇为赞赏。今日你正好来了,就与军师一同探讨探讨。”

    刘封既知刘备心意,又见刘备疯狂暗示,自然也不能违了刘备心意,遂向诸葛亮请道:“刘封不才,想向军师讨教一二。”

    诸葛亮停下了劝说,正襟危坐:“亮,洗耳恭听。”

    刘封扬声道:“方才听到军师称‘若无父王坐镇成都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就不能令众士安心’,我以为这话不合时宜。

    自古以来,立业艰难,往往需要数代人努力才能成就大业。

    昔日旧秦只是西陲小国,奋发图强六世,最终得享天下,其根本在于每一代秦王都是能君。

    其后始皇得天下,二世而亡,其根本在于扶苏懦弱、胡亥心狭、诸子又庸碌无为。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

    世子虽然年幼,但年已十二,昔日甘罗十二为相,世子又岂能无甘罗之志?

    况且。

    既为世子,就应为父王分忧。

    父王不在成都,世子应当秉承父志,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监国安士。

    父王不回成都,实为磨砺世子,军师应体谅父王啊。”

    刘备抚掌正色:“军师,孤之意,正是如此!非不愿回成都,实为磨砺世子。”

    见刘备和刘封父子二人一唱一和,诸葛亮顿感无语。

    不想回就不想回,何必拉世子出来。

    诸葛亮本来还想借口刘禅年幼劝刘备回成都,结果刘封几句话就堵死了诸葛亮的借口。

    “大王即便要磨砺世子,也应当先回成都昭告群臣,令世子监国。”诸葛亮又思了个理由。

    刘备看向刘封,再次使眼色。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