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救治马超,刘封平推了南中(6.8k)(6 / 11)

加入书签

“调兵不急于一时。既然众人各有诉求,那就分轻重缓急逐一解决。观众人所虑,当以南中为重,可在调兵入荆州前,先解决南中隐患。”

    刘备斟酌片刻:“孤入荆州前,前越巂太守马谡就屡屡上书当地豪族不服《蜀科》,本想亲往越巂,一直未能前往。既如此,孤就亲往南中一趟,以安蜀地人心。”刘封摇头:“曹丕篡汉之举,恐怕就在今年。若父王不在成都,难以令众人心安。

    儿臣对南中也颇有了解,就由儿臣替父王走一趟南中;待儿臣安定了南中,杨治中等人定也不会再反对‘调益州之兵入荆州’。”

    刘备面有不忍:“你连年征战劳累,不如另择大将。”

    刘封笑道:“为父王征战本就是儿臣应为之事,儿臣不嫌累。另择大将,若赋权不够,遇事就要请示,或会错失良机,或会加剧冲突,反会令南中隐患更为严重。”

    南中的问题,自刘备入川后就一直存在。

    地方的大姓豪族几乎都不希望刘备插手南中诸事。

    刘备虽然执行了诸葛亮《隆中对》中“南抚夷越”的方针,一直致力于搞好跟南中夷越各族的关系,又令南郡人邓方为安远将军、庲降都督镇守南中,但收效甚微。

    强龙要压地头蛇,依旧得争斗一场。

    刘封提出先定南中,也是有考虑的。

    益州兵入了荆州,那么今后不论是东击孙权还是北伐曹丕,重心都会在荆州。

    南中隐患迟早都会爆发,问题迟早得解决。

    相较于诸葛亮定南中时,如今更有解决南中隐患的优势。

    越巂太守焦璜、益州郡太守正昂、庲降都督邓方、牂牁郡的太守向郎等刘备在南中任命的官吏守将尚在。

    刘备也没兵败夷陵,不论是威望还是军力,都远胜于诸葛亮定南中的时候。

    这个时候去定南中,困难度甚至比孙权打山越还小。

    刘备同意了刘封的请命。

    眼下反对“调益州之兵入荆州”的人太多,即便是刘备也不能独断专行。

    翌日。

    刘备先去见了马超。

    之后几日。

    刘备每日都会带着马超,或是策马巡城,或是垂钓江上,或是游猎山野,或是城头抒志,等等。

    在刘备的魅力攻势下,马超也逐渐向刘备推心置腹。

    刘备又趁机提议让马超的幼子马承入王府给刘禅当伴读,又许以联姻。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