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挥斥方遒,刘封布计战张郃(6K)(3 / 9)
将首功许诺给杨秋,足以调动杨秋的积极性。
如预料。
听到“首功”二字,杨秋立马兴奋起来了。
今日请命攻寨,求的也是军功。
结果攻寨不顺,功劳还让郭淮给分了一半,杨秋心底也憋着气。
现在渡河寻径去南乡城就是首功,还没郭淮分功,如此机会,杨秋自然是不会谦让的。
“愿遵左将军令!”
杨秋兴奋领命,随后自去周围乡亭寻渡河的船只;郭淮则是留在了帐中,继续与张郃商讨应对。
丹水城内。
刘封也陆续收到了第一营和第二营传回来的情报。
对于寇安国没能守住一日这个结果,刘封早有预料,并未感到吃惊。
依山险设五营,本意就是拖。
在知道己方将士能力的情况下,能拖多久取决于对方将士的智勇水平。
刘封也会根据寇安国守寨的时间来加深对这支从关中远道而来的伪魏将士的判断。
张郃是成名宿将。
就如张郃不敢小觑刘封一样,刘封也不敢小觑张郃。
到了这个层次的,决定胜负的往往都在于细节。
故而。
在听到张郃攻下第一营后选择了固寨自守,刘封加派了斥候的探查力度。
当双方陷入正面战场的僵持模式后,斥候的作用就会变得极为明显。
如不能提前觉察到对方的动作,就容易被诳骗而错失良机。
一连三日。
张郃除了四处搜刮粮食外,没有再表现出任何的攻寨意图。
李辅派人请命:是撤回到第三营还是从第三营运粮到第二营。
只因李辅认为:张郃如今按兵不动,撤回到第三营会让张郃看破第二营的虚实,从第三营运粮到第二营又会打乱刘封最初的部署,故而迟疑不决。
刘封则派人传令:按计划行事。
郭淮再次有了判断:“汉军撤兵,或是在试探我军反应。我以为,应当以步步为营之计,抢占汉军山头。汉军不退,我军不退,汉军若退,我军抢山。以免被汉军觉察到杨将军的行踪。”
张郃也深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