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益州惊变,北伐战略的调整(6K)(2 / 9)

加入书签

,刘封也不似方才一般饥饿,整了整衣襟问道。

    申淑应道:“王妃早时来过,见殿下未醒,不忍惊扰,就先去丞相府了。”

    刘封微微惊讶:“丞相府?王妃莫不是去寻黄夫人了?”

    申淑点头:“黄夫人早年受战乱波及,伤了身子骨,以至于多年未孕。

    丞相因无子嗣,又不愿纳妾生子,欲认其兄之子诸葛乔为子,黄夫人常感愧疚,时有哀愁。

    殿下出征后,王妃偶然得知能调养身子骨的良方,每日都会去丞相府邀约黄夫人,或是出行同游,或是送温补汤饮,或是以言劝慰。”

    刘封了然。

    同床共枕多年,孙琰了解刘封,刘封也了解孙琰。

    早不去,晚不去,偏偏刘封出征后就去寻诸葛亮的夫人,必是刘封出征前诸葛亮来府中与刘封论势后,将相和睦,孙琰这才借机与黄月英亲近。

    有的事,孙琰去做,远比刘封去做,更有效果。

    诸葛亮重情重义,为报刘备的知遇之恩,不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而同时。

    诸葛亮公事上也在力求公正,尽可能的减少私情对公事的干涉,跟刘封的关系也保持了合理的距离,既不会太亲近又不会太陌生。

    刘封毕竟不是太子而是燕王。

    若丞相跟燕王走得太近,难免会给小人寻到中伤构陷的机会。

    因此。

    诸葛亮基本上只跟刘封谈公事,不跟刘封谈私事,即便偶尔有谈,也是张弛有度。

    刘封也很清楚。

    身处嫌疑之地,要持盈守位,劳谦其德,故而刘封也不会跟诸葛亮明面上走得太近。

    上回与诸葛亮论势,让出襄阳、新城和宜都三郡钱粮赋税统筹权,也是为了国家大计而非个人私利。

    看似私事,实则办的都是公事。

    而孙琰就不同了。

    孙琰不仅仅是燕王妃,还是刘备昔日徐州挚友孙乾的女儿。

    孙乾又是大儒郑玄的门人,是享有盛名的名仕。

    而黄月英是襄阳名士黄承彦的女儿,亦是名门女。

    孙琰跟黄月英亲近,将能调养身子骨的良方送与黄月英,只要刘封和诸葛亮谨守本分,这都属于贵妇人间私下的正常来往。

   &nb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