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曹丕中计,曹休献阉版科举(求票)(4 / 6)

加入书签

而唯才是举,提拔有能力为国征战之人。

    如此,定能为陛下选出良才为国家征战。这些良才受陛下恩遇,就是陛下的门生。”

    帛书是曹休抄录的。

    其中过于“激进”的部分被曹休放弃了。

    倒不是曹休想放弃,而是曹休知道即便不放弃也不顶用,反而还可能引起更严重的反噬。

    相反。

    更改后的“科举”,并不影响原有的九品中正制,假托恩科的方式,走一个偏门。

    更像是曹丕想提拔一些亲信为己所用。

    愿意走恩科这门路的。

    世家大族瞧不上,中小士族及寒门士子绝对不会错过这机会。

    曹丕越看越心惊:“文烈,这真是你想出来的?”

    曹休面不红耳不赤,张口即来:“自然是臣想出来的!”

    一旁的曹真听得迷糊,遂近前请看帛书。

    待看了帛书内容后,曹真也是一脸的惊骇:“不曾想文烈竟有如此本事!能想出为陛下挑取贤士的策略,不愧为曹家千里驹也。”

    看到曹丕曹真接连震惊,曹休更是得意。

    曹休自然是不会承认这帛书的内容大半是刘封所撰,只要改动了一小部分,那也是曹休所撰!

    不是百分百的抄袭,能叫抄袭吗?

    更何况。

    谁又会知道这内容不是曹休所撰?

    除了刘封能证明,谁能证明?

    就算刘封愿意证明,曹魏会有人信吗?

    若没人打擂抢版权,那就是曹休想出来的!

    “子丹,你认为文烈所献之策,可否施行?”曹丕看向曹真。

    曹真沉吟了片刻,道:“尚书令的九品中正,虽然弊端不少,但能为陛下拉拢安抚各郡士族。眼下局势动荡,骤然改变取士制度,臣以为太急了。

    不如改为《求将令》,就称‘伪汉屡屡犯境,陛下有意开恩科取士,名为武举,意在挑选善战勇士,为国征战,凡我大魏子民,不论尊卑贵贱皆可应试’。”

    意思虽然没变,但表现方式变了。

    其实就相当于是各玩各的,九品中正制的圈子不变,额外新增一个武举圈子。

    只要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