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零三章 决战(终)(3 / 5)
/p>
李徽看了看他,沉声道:“朱将军,我不是妇人之仁,也不是沽名钓誉。这些百姓手无寸铁,都是被逼迫为肉盾,所以我才让你们不要对他们下手。你要明白一件事,人才是第一位的。人死光了,我们拿下关东又有何用?将来还需要靠百姓建设这里,还需要他们拥护我们才能立足。所以,能不滥杀,绝不滥杀。倘若那是我徐州的父老百姓,又当如何?我东府军绝不能跟其他兵马一样,视人命为草芥,拿百姓不当人。关东之地,百姓已经遭受了几十年的涂炭,再不能让他们绝望了。所有人都该记住,我们的目标是解救天下百姓的困苦和灾难,让他们安居乐业,结束他们的苦难。而不是带给他们更大的苦痛。任何理由之下,都不能无视百姓的性命,不能滥杀无辜。”
朱龄石低头道:“主公教训的是。”
李徽摆摆手道:“罢了,你此战有功,但抗命有过。此次便功过相抵,下不为例。今后再有违抗命令的行为,便要重罚你了。”
朱龄石忙躬身道谢,松了口气。
苻朗在旁看着,心想:主公在意的其实是抗命之事。战场之上,局面紧急,哪里能管百姓的四活泼?更何况主公自已也曾无差别的轰炸城池,造成许多百姓的死亡的。但站在主公的立场上,他当然不能鼓励屠杀百姓,所以他不能下达屠杀百姓的命令,只能下达让百姓进营的命令。其实若是主公今日在防线之上,面对百姓狂奔乱走,冲破防线的危险,恐怕也只能选择下令射杀。所以,做是一回事,说其实是另一回事。这并非是言行不一,而是站在上位者的角度,考虑观瞻和声誉之事,只能这么做。
……
邺城东门外,一辆牛车缓缓驶到城门下。赶车的两名士兵跳下车来,举着火把向城头摇晃。城墙上的魏军守军发现了他们,大声喝问。
那两名兵士高声道:“奉我家主公之命,送还拓跋烈尸体,尔等出城自取。”
说罢,两名士兵举着火把掉头离去。
城头兵士闻言连忙禀报头目,领军头目命几人缒绳下城,前往大车处查看。那大车上确实停放着一具尸体,正是拓跋烈无疑。虽然头脸已经全部稀烂,但其身形体态装束佩刀和那根标志性的狼牙棒就在身边。
众人连忙将尸体搬运到城下,用绳索吊上城头,之后向拓跋仪禀报。不久后,拓跋仪在儿子拓跋陵拓跋拓跋?的陪同下前来,见到拓跋烈的尸体之后,拓跋仪放声大哭。特别是看到拓跋烈面容尽毁,死状甚惨的模样,拓跋仪更是心痛如绞。长兄如父,拓跋烈虽然是自已的弟弟,但这些年来,自已教导他长大,待他就像儿子一般的情感。如今他惨死于前怎不令拓跋仪伤心。
虽然拓跋烈没能取得这最后决战的胜利,辜负了自已的期待。但他已经尽力了,付出了自已的性命。至死他都没有放弃战斗。只能说,一切都是命数使然。
拓跋仪命人将拓跋烈的尸体运往自已的住处,亲自为他擦拭身体,更换全是血污的衣衫,命人缝补好他脸上的空洞和破碎的血肉。
在更衣擦拭之时,拓跋仪发现了拓跋烈怀中又一封信。展开一看,却是徐州李徽留给自已的。
“拓跋将军:我大军东来攻邺城十数日,今日方见分晓。拓跋将军及贵军之强悍,令人钦佩,尔等也已尽力。然胜负已分,拓跋将军也当识时务。明日辰时,我大军将入邺城,希望你献城投降,不要再作无谓之抗,以免殒命于此。投降之后,我当以礼相待,绝不羞辱。尔等性命,也得保障。今日我手刃贵军领军之将,方知其为拓跋将军之弟拓跋烈,本着人道之情,特送还尸体,供尔等团聚,凭吊入殓。人世之悲,无非生离死别,此乃人之常情,还望将军节哀。另告知将军,四城皆有我东府军巡守,将军勿要想着连夜逃走。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