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 我有何惧?(2 / 4)

加入书签

一众将领互相对视了一眼,随后是白起第一个站了出来。

“陛下,末将以为,现在应该立刻派遣一支小队抄小路前往那片丘陵,整合我们守城的军队,另外再派出一支军队与其交战,但是佯装战败逃亡。”

“在这片丘陵的这个角落有一处藏兵的极佳地区,在行军的时候末将就已经有过关注,丘陵内的守军藏于此处,等敌军被引诱过来之后,佯装败逃的军队倒戈进攻,我们大军与丘陵当中的军队三方合围,则此战可胜!”

在他话音落下之后,王翦在一旁开口说道:“陛下,末将有不同意见!”

“在我们前方还有一支军队,若是对方趁此机会出城,将我们的大军也包夹在中间,应当如何应对?”

白起也是回答道:“那支军队的战斗能力远弱于其他军队,他们的精锐已经被全歼,剩下的不过是乌合之众,只需要分出十万军队抵挡便可。”

“十万军队抵挡,对方有数十万之多,野外作战就算战力不高恐怕我们那支军队也会损失惨重吧?”

“损失惨重又如何?只要能将后面那支军队给歼灭,死伤再多也是值得的!”

“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冒险!”

这是他们两位将军的作战理念存在不同,王翦属于那种用兵谨慎而且擅长打持久战的类型,他更多的喜欢用计略来攻心。

而白起信奉的是歼灭战,他认为战争就是要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必须要打到对面没有再集结军队的能力才行。

包括他之前长平之战坑杀敌军的时候,主流的说法是因为当时秦军的死伤也很多,二十万俘虏粮草是个问题,而且他们在押送回去的路上若是搞小动作不好防备。

但事实上,这些只是次要因素,白起算是为秦王背了口锅,或者说这本来就是白起自已的作战理念。

凡是白起参战的战争当中,双方人数死亡远超其他将领,而且他有一些战争的记载有杀降的嫌疑,或者说争议。

就比如说?根据《史记·白起列传》的记载,伊阙之战当中,白起斩首韩魏联军二十四万,只是在史书中并没有详细写这二十四万是俘虏还是战争中死亡。

但在这场战役当中,韩魏联军可是一共也就出动了二十四万人。

不管是史记还是《战国策·中山策》?,记载的都是“众号二十四万”,这点没有争议。

也就是说,白起在这场战役当中全歼了敌军,敌军不可能所有人都是死士,战斗到最后一人也不投降,但全被白起给斩杀了。

除此之外,还有华阳之战斩首十三万,另外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鄢郢之战引水灌城,淹死军民数十万等等。

杀神白起的名号,可不仅仅是因为一场长平之战而诞生的!

既然两人都给出了自已的建议,那么最终的决定权就交给了秦始皇了,其实用哪种计略都没有问题,选择不同罢了。

一场战争的获胜方式不止一种,各有各的道理。

秦始皇短时间内没有急着去下判断,而是将目光看向了其他的谋士军师,想要听取更多人的意见。

原本正在当小透明的贾诩看见秦始皇的目光扫过来,明白了对方这是让他发言。

他这时候向前走了两步,然后开口说道:“臣以为.....不该出击!”

他说出了自已的主张:“若是我们主动出击,从纸面实力上并不比对方要强。”

虽然说他们的军队比对方更精锐,但在数量上毕竟是在下风,再加上对方可是所有特殊版本人才都被调集来了此处,真要打起来谁赢谁输还不好说。

“臣倒是有一个计划,依旧是让两位将军绕路前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