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罪臣张献忠,参见大明皇帝陛下!(2 / 4)

加入书签

祯这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又充满威严:

“张献忠,你可知罪”

张献忠连头都不敢抬,身体微微颤抖着赶忙说道:

“启禀陛下,罪民知罪,罪该万死!”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哭腔,仿佛真的在为自己的罪行而悔恨不已。

崇祯听到这话,顿时大声呵斥道:

“你个贼子,居然妄图造反,害得西北三省民不聊生,百姓们流离失所,家破人亡。你犯下的这些罪行,杀你一万遍都是轻的!”

张献忠赶忙再次说道:

“臣万死!臣万死啊!”

张献忠心里清楚,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没用,只有乖乖认错才是最好的选择,因此他只是一个劲儿的磕头认错。

紧接着下一秒,崇祯突然又放缓了语气,继续说道:

“不过念在你主动投降的份上,朕还是会赦免你以前的罪过。”

听到这话的时候,张献忠终于算是彻底松了口气。他的身体不再那么紧绷,脸上的表情也缓和了许多。

因为这话是崇祯皇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出来的,要知道皇帝的话那可是金口玉言,万万做不得假的。

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能用他以前做的那些事情来为难他了。

就在这时,崇祯突然又想到了什么,表情多少有些犹豫。

因为按照之前和朱慈烺的商议,他不只要赦免张献忠的罪过,还要给张献忠封爵位,以便证明朝廷的仁德之心。

当然,这也是为了更好地收服那些已经被迁移到辽东的农民军之心。

不过在崇祯看来,给张献忠这家伙一个子爵或者男爵就差不多了,毕竟他曾经犯下过那么大的罪行,能保住性命就已经是万幸了,还妄想什么高爵显位呢

结果朱慈烺的意思却是要封他一个伯爵,说实话,崇祯心里多少有点难以接受。

在他看来,伯爵这个爵位可不是随便能封的,得有足够的战功或者卓越的贡献才行。

而张献忠,不过是一个投降的反贼罢了,给他一个伯爵,实在是有些高了。

但一想到为了以后的大局考虑,为了能够更好地安抚农民军,稳定局势,崇祯最终还是同意了。

随后崇祯咬着牙继续说道:

“除此之外,为了彰显朝廷的仁德之心,朕决定封你为伯爵,封号为安顺伯。”

不得不说,这里面的讽刺意味可是极为浓厚的。

“安顺”二字,表面上看,似乎是在嘉奖张献忠“安分守己,归顺朝廷”,但实际上,却是在时时刻刻提醒他:

你曾经的“不安分”、“造反”是原罪。

你的爵位并非来自战功,而是来自投降。

这个封号就像是一个无形的枷锁,将他的“黑历史”钉在了他身份的最显眼处,让他时刻都忘不了自己曾经犯下的过错。

从历史来看,明朝确实有给降将封号的先例,比如“归顺侯”、“忠勇伯”等等。

“安顺伯”这个封号完全符合这一命名逻辑,看似是对张献忠的褒扬,实则内涵丰富,是宫廷政治中惯用的“软刀子”。

通过这种看似温和却又暗藏深意的方式,既给了张献忠一个台阶下,又在一定程度上对他进行了约束和警示。

不过很明显,这个时候的张献忠可不管这个封号好不好听,或者有什么别的意味。

他只觉得整个人都激动得快要颤抖了。

因为这再难听也是一个伯爵啊,就算要把他圈禁起来,那他享受的也是伯爵的待遇,这简直是他做梦都不敢梦到的事情。

再对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