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洪武十九年(3 / 5)
但什麽历史都抢的南棒,大家都知道。
这肯定与史实不符。
真实历史是周朝初期,殷商贵族箕子迁徙至箕地建立箕子朝鲜,才真正开启了箕地的文明进程。
西汉初年,原燕国人卫满进入箕地,推翻箕子朝鲜政权建立卫氏朝鲜。
初期卫氏朝鲜作为东北霸主,统领周边部落并臣服于汉,使汉朝实现对箕地的间接统治。
直到汉武帝时期,汉朝一改此前的怀柔策略,以武力快速攻灭卫氏朝鲜,将箕地纳入直接管辖,大量汉人随之迁入。
征服卫氏朝鲜后,汉武帝进一步整合周边势力,将沃沮丶真番丶临屯及辽东土着区域纳入版图,设立玄菟丶临屯丶真番丶乐浪四郡,即历史上着名的「汉四郡」。
汉昭帝时期,汉四郡逐渐合并为大乐浪郡,但这也成为汉朝对箕地有效治理的顶峰。
此后汉朝在箕地的统治持续收缩,东汉时期东北部落不断侵蚀当地领土,崛起的高句丽更是直接占领箕地核心区域,使当地汉人陷入危机。
直到军阀公孙氏进入箕地与东北,将乐浪郡改名为带方郡,但因缺乏中原支援,箕地的汉人人口持续下降——多数汉人死于部落与高句丽的进攻,或被迫迁徙丶被异族吞并。
至三国时期,箕地的汉人已不足十五万,规模大减。
西晋统一后,司马氏政权迅速陷入内乱,北方陷入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动荡,箕地汉人彻底孤立无援。
公元三世纪,高句丽大举进攻带方郡,汉人或西迁丶或遭屠戮丶或被同化。
公元四世纪,高句丽完全占领箕地北部,在此生活五百馀年的汉人族群彻底消失。
直到六百多年后的今天,大宋收复箕地,汉人才重新回到这片土地,并再次成为这里的主宰。
赵俣下旨,在箕南地区划分出四个郡,时称「新汉四郡」或者「宋四郡」。
这四个郡分别是:汉江郡丶辰原郡丶罗川郡丶金海郡。
汉江郡的核心管辖范围对应后世的南棒的首尔特别市丶京畿道全域及江原道南部,以汉江中下游平原为核心,是此时该区域的政治与经济中心,类似现代南棒的「首都圈」。
辰原郡主要覆盖后世南棒的忠清南道丶忠清北道全部及全罗北道北部,地处半岛南部内陆平原,是箕地传统的农业区。
罗川郡管辖范围大致为后世南棒的庆尚南道丶庆尚北道全域,以洛东江为轴线,北至庆州盆地丶南抵釜山港,涵盖半岛东南部的丘陵与沿海地带,是箕地重要的粮道与商道节点。
金海郡核心区域为后世南棒的全罗南道南部丶济州特别自治道及光州广域市,包含朝鲜半岛最南端的沿海平原与济州岛,「金海」古港是该郡的交通枢纽,负责南部沿海贸易与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