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赵俣VS赵寿:父子矛盾(4 / 5)
bsp;这正是因为朱元璋终其一生都处于权力巅峰,既无内忧动摇根基,也无外患削弱权威,储君的存在始终是辅助而非威胁,自然不存在夺权的可能。
再看李渊,他被李世民逼迫退位时,早已因「玄武门之变」失去了对核心军力的掌控,太子李建成丶齐王李元吉被杀,朝堂重臣或倒向李世民,或保持沉默,李渊的皇权已名存实亡;
李隆基在马嵬坡后被软禁,是因为安史之乱让他失去了民心与军心,逃亡途中的狼狈与决策失误,让将士们更愿追随能稳定大局的李亨,他的权力早已随大唐的国运一同崩塌;
赵佶禅位给赵桓时,金国的铁骑已逼近汴梁,他既无力抵御外敌,也无法安抚朝臣,只能以「禅位」逃避责任,那时的放权不过是权力崩塌后的无奈之举。
反观那些权力稳固的帝王,即便储君已至中年,也绝无轻举妄动的可能。
这便是皇权的铁律:储君的不敢动,从非源于孝道,而是源于帝王巅峰期无可撼动的权力威慑。
当帝王能牢牢握住军权丶掌控朝局丶震慑百官时,即便储君再有野心,也只能收敛锋芒,乖乖等待权力的自然交接——毕竟,没有任何一位储君,敢在手握绝对权力的父皇面前,拿自己的性命与未来冒险。
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考虑与自信,赵俣才大力为赵寿铺路,甚至放任他发展。
……
出去历练了几年,赵寿才彻底知道,他父皇到底有多厉害。
赵寿甚至很没出息的想,穷自己一生,也达不到他父皇的十之一二,哪怕他将来真的继承了他父皇的皇位。
这让赵寿哪敢去想当李世民?
赵寿也不觉得他有李世民的能力和魄力。
甚至,赵寿的内心深度还很怕继承他父皇的皇位。
只因他实在没把握在他接手大宋之后,能把一切都做好。
万幸!
赵寿再见到赵俣后,发现赵俣依旧跟几年前一样年轻健壮。赵俣看起来,甚至比赵寿也大不了几岁,就是说他们是兄弟,都绝不会引起任何人怀疑。就仿佛,时间在赵俣身上定格了一般。
赵寿看了一眼赵俣身边几百个莺莺燕燕,想到赵俣后宫中的一万多佳丽,再想到赵俣那毫不节制却丝毫都没有影响到他身体的生活习惯。
赵寿忍不住去想,『或许我活不过父皇,能安安稳稳地在储君之位上度过一生……』
话说,对于赵俣如此狂热地喜欢女人,赵寿始终都不理解。
在他看来,女人只是生儿子的工具而已,有几个够用就行了,何必弄这麽多?
赵寿有心劝一劝他父皇,不要再贪恋美色,免得她们影响他父皇成为史上最伟大的帝王。
可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