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战国 第八十四章 将相失和(2 / 3)
后秦国统一天下再无敌手。当然这也离不开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赵、楚、魏、韩四国都与秦国相邻,是秦国东出函谷关的直接障碍,范雎的战略相当正确。
范雎此时的处境也很尴尬,在邯郸之战中,他举荐的郑安平最后投降赵国,按照秦国律令,被举荐的人犯罪,举荐的人应同罪,通敌叛国是要夷三族的。范雎知道秦国向来注重刑罚,因此主动向秦昭襄王请罪。和白起不同,秦昭襄王一直很信赖范雎,他不忍心治范雎的罪,就下令:“谁敢议论郑安平的事,就和他一样治罪。”郑安平的事就这样平息下来,秦昭襄王还给了范雎更好的待遇,好让他安心。
但范雎也是倒霉,他另一个举荐的王稽,后来也和其他国家勾结,因此被诛杀,范雎非常郁闷。有次秦昭襄王在朝上叹气,范雎说:“让大王忧虑是臣下的过错,请大王治罪。”秦昭襄王说:“我听说楚国最近有动作了,而现在武安君死了,郑安平等人叛变了,我们没有将军可用了,我是因为这个而忧虑。”
秦昭襄王说这番话本来是想激励范雎,让他振作起来,但范雎会错了意,他觉得都是自己的责任,更加郁闷了。不久后,范雎收到了一封信,“有位个叫蔡泽的燕国人到秦国来了,他可牛了,人聪明口才又好,冠绝天下,他要是见了秦王,那你的相位恐怕要不保了。”信上说的蔡泽是谁?
蔡泽是燕国人,其貌不扬,口才一流。蔡泽和张仪、苏秦这类人差不多,都是靠口才谋生的人,但蔡泽长得丑,不遭人待见,一直混得很差,早年间周游列国没混出半点名堂来。蔡泽后来听说了秦国的郑安平和王稽都犯下大罪,蔡泽觉得这是一个良机,便准备去秦国发展。那封写给范雎的信,是蔡泽找人送去的。
范雎对这事毫不在意,他觉得自己通晓诸子百家的学说,能言善辩,怎么会被区区一个无名小卒夺了相位。听说蔡泽到了秦国后,范雎直接把他请到了府上,蔡泽开始了他的脱口秀表演。蔡泽旁征博引,说了一大篇的话,这部分的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