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一生凄苦,多才多艺,薛涛(2 / 2)

加入书签

/p>

老仆搬来竹椅,他靠着椅背,看着眼前那棵高耸的古桐,兴致上来,随口吟了两句:‘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

吟完,他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薛涛,想考考这个早慧的女儿:‘你试试接下去。’

薛涛眨了眨眼,不假思索就开口:‘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

才八岁的小女孩,对得如此工整,换作寻常父母,定然满心欢喜。

可薛郧听完,脸上的笑意瞬间没了。

他捻着胡须的手猛地停住,盯着女儿看了半晌,喉结动了动,终究没说一句夸赞的话。

回到书房后,他对着妻子叹气:‘这孩子的诗里,怕是藏着不好的兆头,‘迎南北鸟’‘送往来风’,将来怕是要沦落风尘,迎来送往啊。’

果不其然,灾祸来了。

薛郧在朝为官时为人正直,见权臣克扣军饷,当即上书弹劾,结果反被对方构陷,贬到了遥远的成都。

一家人离开长安时,薛涛才十岁,一路跟着父母颠簸,见惯了沿途的流离失所。

到成都没几年,薛郧就染了重病。

他躺在病床上,看着床头读书的女儿,拉着妻子的手反复叮嘱:‘好好看顾涛儿,别让她走了诗里的路。’

话刚说完,就咽了气。”

“那时薛涛才十四岁,和母亲相依为命。

家里没了进项,母亲只能靠做针线活挣钱,可绣帕卖不上价,寒冬腊月里,她的手指冻得又红又肿,也挣不够两人的口粮。

就这样撑了两年,实在熬不下去了,眼看着母亲咳得直不起腰,连买药的钱都没有,薛涛咬了咬牙,对母亲说:‘娘,我去入乐籍吧,至少能换口饭吃。’

母亲抱着她哭了整整一夜,最终还是点了头。

十六岁那年,薛涛正式加入乐籍,成了一名乐妓。

乐籍从北魏时就有了,一直到清朝雍正年间才废除。

入乐籍的大多是罪民、战俘的妻女后代,名义上是靠吹拉弹唱为生的艺人,实际上毫无社会地位,命如草芥。

而薛涛不止是乐妓,后来还成了营妓,也就是古代军中的官妓。

营妓的设置,据说最早始于春秋时期的越国。

越绝书云:独妇山者,勾践将伐吴,徒寡妇致独山上,以为死士,示得专一也,去县四十里,后说之者,盖勾践所以游军士也。此为营妓之滥觞。

意思是:勾践伐吴前,把寡妇迁到独妇山,表面说是让她们做死士,实则是供军士取乐,这就是营妓的开端。

薛涛入了乐籍后,因才华出众,常被官府召唤去军中陪宴,自然而然成了营妓。

薛涛不仅仅是乐籍,还是营妓,可以想象当时的薛涛有多惨。”

当然,有很多人不愿意去承认才女薛涛做过营妓,甚至说她只是献艺不献身。

因为她是薛涛,因为她是千古才女。

可在那个年代,乐籍女子身不由已,即便有才华,也难脱被摆布的命运。”

光幕下的观众们看到这里,忍不住叹息起来,

“乱世之中人命如草芥,能活下已经是最大的幸运了。”

“可这样活着,有意义么?”

“世事无常,这样的女子恐怕数不胜数吧?”

“确实很可怜,一生流落风尘。听说,她好像还是孤独终老的吧?”

“可惜如此美人,可惜了她满腹的风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