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五章 二创文化学生的思维错误(3 / 4)

加入书签

读者里,能有一百万这类书籍的受众那都算是好的了。

大部分人只是想着来放松的。

但是西红柿牛就牛在,它太破圈了,广告都打到学校去了。

去看一些像是《西线无战事》之类的书,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小时候上学的时候,所谓的“课外书籍”。

这些书是什么,是作为暑假作业,或者说老师推荐,这样的一个情况,才让那些读者找过来的。

byd。

什么时代了。

还停留在花钱买书的时代呢?

实体书真的就是产业升级后的结构性破坏。

不但更加昂贵,而且占地方,更是缺乏各种阅读功能。

对于习惯了听书的人来说,买了实体书直接眼前一黑,根本就看不下去。

…………

总之,大量的书籍下放到民间。

这也让许多民众能够更加轻松的获得知识。

而此时。

很多的民众也是明白了。

“知识其实并不是必要的。”

“学历其实也不是。”

“百年前没有学历的人,照样能够轻轻松松的赚到钱。”

人们已经愈发意识到一件事。

那就是——

知识是道具,重要的是人。

有很多的老板压根就是低学历的,但是却雇佣着学历高的人。

有的人觉得这是背景的问题,结果一看,人家老板白手起家。

又有人觉得这是时代的问题,结果一看,现在的时代赚钱更加容易。

终究还是归于“自身能力”。

学历本身代表的只是知识。

而知识太多了。

比知识更加重要的是技巧。

知识是能力的一部分,但能力强不代表着知识少。

很多优秀的中层管理人员,他们自小就学着打理商业。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对于他们来说,知识是在一边应用一边学习的过程里积累起来的。

知识是否高端不知道,但是他们的知识一定极其贴合他们自身的工作职业。

换而言之,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完成知识的进一步特化。

这就是所谓的“专业对口”。

…………

“就业问题仍然是个麻烦啊。”

大内阁,多名宰相讨论着这件事。

“还是得进一步的推动灵活就业,创造更多的自由职业。”

“第一圈的就业岗位还是不够。”

高中毕业,做这样的工作。

大学毕业,做的也是这样的工作。

二者一模一样的话,这就不好。

糊弄不过去了。

一个真正良好的体系,它是得区分开来的。

比如说高中毕业就能够月入五千起步,而大学毕业就是月入过万起步。

但问题在于,很多的大学生由于就业的艰难,导致被迫去类似的工作岗位里去工作。

那这直接就不平衡了……这不白瞎了四年?

而且这四年还不是免费的,是要花钱的,要花很多钱的。

结果,和那些没上大学的人同一个待遇,甚至还不如。

那这个问题就很严重了,太割裂了。

“不过,这也是开民智的重要之处吧。”一名宰相说道,“人们开始意识到一件事,或者说,终于意识到了一个基础逻辑。”

这个基础逻辑是什么呢?

就是——学到的知识,只有用到了,才算是“没白学”。

而现在,大量的大学生出现了就业困难、专业不对口的问题。

就业困难造成向下兼容,高中毕业生做的什么工作,大学毕业生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