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观阵和第一次尝试破阵(2 / 3)

加入书签

难道真的就止步在这里了吗?”她的声音中带着不甘与绝望,回望身后绵延数里的军营,赤色的帅旗在阵前的煞气中显得如此脆弱。

郑秀珍抬手将发丝别到耳后,眼神重新变得坚定:“关于这一点不用着急。一方面可以上报朝廷,让朝廷贴出皇榜,广寻能人异士,或许能找到知晓破解之法的高人;另外一方面,其实破阵除了直接破阵之外,还有其他办法的。并不一定非要破阵。”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比如切断敌军粮草补给,或是离间阵中将领,让他们自乱阵脚。”

赵新兰沉思良久,最终缓缓点头:“好吧,我们暂且回军营,和他们隔开汾水对峙。先稳固防线,再从长计议。”她转身望向汾水,南岸的营盘在暮色中亮起点点灯火,与北岸那座森然的天门阵形成鲜明对比。

暮色中的汾水泛着血色残光,赵新兰的中军大帐内,牛油烛火将众人的影子摇曳在牛皮帐幕上。沙盘前,种师道的手指重重划过太原府至大同的粮道标记:“截断此处,不出三月,城内必乱!”辛兴宗却皱着眉头转动腰间短刃:“谈何容易?沿途山隘皆有重兵把守。”

“派轻骑绕道突袭!”王韶突然开口,“以小股兵力骚扰,令其首尾难顾。”话音未落,郑秀珍已摇头否决:“吕客老谋深算,定会在粮道设下伏兵。除非……”她的目光扫过众人,“除非有能与蒙古骑兵匹敌的战力。”

最终,赵新兰将令牌拍在案上:“就依郑仙子所言,先断粮道!”她的声音在帐内回荡,“种将军率两万骑兵佯攻东门,吸引敌军注意力;辛将军带精锐绕道云中山,截断粮草;王将军留守营地,谨防敌军反扑!”

三日后,云中山谷间响起急促的马蹄声。辛兴宗的玄甲军如黑色洪流般穿行在林间,却不知,前方草丛中早已埋伏下巴图尔的蒙古铁骑。当第一声狼嚎划破寂静,漫天箭雨突然从两侧山崖倾泻而下。辛兴宗挥刀格挡,却见蒙古骑兵骑着矮小精悍的战马,如鬼魅般从灌木丛中冲出,弯刀上淬着的蓝汪汪的剧毒在阳光下闪烁。

“结阵!”辛兴宗怒吼,可话音未落,一名亲卫已惨叫着从马背上跌落——蒙古人的套马索精准缠住他的脖颈,生生将人拽落马下。大启的骑兵在狭窄山道上难以施展,而蒙古骑兵却灵活地穿梭其间,弯刀所过之处,鲜血飞溅。

这一战,大启军折损三千精锐,辛兴宗本人也被流矢射中左肩,狼狈逃回营地。消息传来,赵新兰手中的茶盏重重砸在地上:“蒙古骑兵竟如此难缠?!”她望着沙盘上不断后撤的红旗标记,面色阴沉如铁。

种师道抚摸着染血的铁胎弓,长叹道:“这些草原儿郎自幼在马背上长大,骑射之术出神入化。我军骑兵虽勇,却因铠甲厚重,难以与其争锋。”帐外,伤兵的哀嚎声此起彼伏,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郑秀珍凝视着舆图上蜿蜒的粮道,指尖划过蒙古骑兵的驻防标记:“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必须另寻破敌之策,否则……”她没有说完,可众人都明白,若再无法突破僵局,这场持久战,大启怕是要先耗不起了。

汾水南岸的营盘笼罩在愁云惨雾中,赵新兰倚在虎皮椅上,对着铜镜簪花却不慎勾住发丝。“嘶——”她轻呼一声,望着铜镜里自己眼下的青黑,指尖无意识摩挲着鬓边残花。帐外寒风呜咽,吹得“启”字大旗猎猎作响,却再无往日的雄壮气势。

自断粮计失败,已过去七日。每日黄昏,她都登上了望塔,望着对岸岿然不动的天门阵,以及巡逻时扬起漫天沙尘的蒙古骑兵。种师道组织的几次小规模试探性攻击,均如石沉大海,损兵折将不说,更让军心愈发惶惶。

“报——皇榜张贴三日,尚无消息。”亲卫的声音打断她的思绪。赵新兰捏起案头的蜜饯,咬了一口却觉酸涩,汁水溅在信纸边缘。钟离权常年隐居深山,极少在江湖露面,世人知之甚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