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人员的分配(下)(2 / 4)

加入书签

了捋胡须,缓缓开口:“我认为可以效仿当初汉高祖刘邦约法三章的事情,先定下几条最简单、最基础的法律,让百姓容易理解和遵守,后面再慢慢增加条款,逐步完善,这样或许更容易被接受。”

韩严法一听,立刻反驳:“这样怎么行呢?法律本就是用来约束众人行为的,若是只定几条简单的,不用完整的法律去约束这些人,岂不是要翻天了?到时候局面恐怕会更加难以控制。”

李助却笑了起来,眼神里带着几分了然:“我懂汪老师爷的意思了。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教就会。我们就是要让大同府暂时陷入接近无序的状态,让这里的百姓亲身体验到没有完善法律约束的混乱,这样他们才会愿意尝试接受新的法律。”

李星群闻言点了点头,又有些迟疑地问道:“这就是拆屋效应是吗?先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再提出较小的要求,让人更容易接受。可是这样做,会不会让大同府更加乱上添乱?”

汪辉祖胸有成竹地说:“所以我们要有一个起码的保证。约法三章肯定是不能治理一个地方的,但保证最基本的秩序还是足够的。我们还可以把愿意守法的人和不愿意守法的人分开,在城里划定一个区域,愿意守法的人就到那里生活,严格执行我们的法律;不愿意守法的人就在外面。一个月统计一次情况,慢慢将法律条款增加后,再推行到不愿意守法的人那里,最后实现所有人都遵守法律。”

李星群依旧有些担忧,问道:“这样分区域推行,会不会拖延太久?大同府的情况可经不起长时间的折腾。”

汪辉祖自信地说:“大人放心,最多不过两个月,就能建立起基础的秩序,半年的时间应该就能统一法律,让百姓都适应。”

李星群低头沉思片刻,缓缓说道:“这个办法听起来可行,可以一试,不过我还需要再仔细考虑一下其中的细节,确保不会出太大的纰漏。”

送走李助等人时,日头已斜斜挂在西城墙。李星群踩着满地碎金似的阳光穿过回廊,推开内堂那扇雕花木门,昭姬正临窗翻看着一卷泛黄的书册,发间的银簪在光线下泛着温润的光。

“还在看这些?”他走过去,顺手替她合上窗扇,挡住猎猎的风,“外面商量的事情,我大概跟你说说?”

昭姬放下书册,指尖在书页边缘轻轻划过:“洗耳恭听。”

李星群将众人关于推行律法的争论简略复述一遍,末了叹道:“其实你若在外面商量,或许能想得更周全些。”

昭姬却摇了摇头,鬓边的碎发随着动作轻轻晃动:“现在我们势力越来越大,除了台面上的人,总得有暗线。李助他们是从五台县就跟着你的老人,信得过,可我不想让太多人知道我的存在。”她抬眸看向李星群,眼底闪过一丝狡黠,“何况,当初若不是某人提了些‘新奇想法’,朝廷也不会搞出锦衣卫,我如今自然更不能露面了。”

李星群闻言苦笑——能提出跨时代东西的,整个大启恐怕只有自己。他摆摆手跳过这个话题:“不说这个了。你有什么要补充的?毕竟在场那么多人,没谁比你更了解契丹人。”

昭姬端正坐姿,神色渐渐凝重:“你们想打破旧秩序,让百姓期待新秩序,这思路没错。但这种混乱就像养蛊,万一冒出个能凝聚人心的势力,你们手里的兵够应付吗?”

“当然够。”李星群语气笃定,指尖叩着桌面,“我在五台县练的五千重骑兵,全是从五台县带出来的子弟兵,虽说折损过些,如今早补回来了,对付些乌合之众绰绰有余。”

昭姬却没被他的自信打动,轻轻摇头:“就算骑兵里没有契丹人,可城里的契丹人若抱成团,人数少说也有几万。他们世代在此生活,熟悉街巷地势,真要拼起来,你的骑兵在巷战里施展不开,损失怕是小不了。”

李星群的指尖顿在半空,沉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