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黑暗势力的冒出(2 / 3)

加入书签

装箱——他们都以为自己是这约法三章下的赢家,却不知李星群站在东城箭楼上,早已把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

西城的天总是灰蒙蒙的,像蒙着层洗不净的血污。在三大势力的铁蹄下,百姓的日子早已成了熬不出头的苦役。

黑石部的“借粮”越来越勤,从每月一次变成三五天就来敲一次门。有户契丹人家藏了半袋过冬的糜子,被萧骨的人搜出来,男人当场被打断了腿,女人哭着求饶,却被他们拖进帐篷糟蹋了整夜,第二天那顶帐篷前就多了个新坟堆。汉人更惨,张茂的药铺把“救命钱”抬到了天价,有个孩子发痘疮,爹娘卖掉了唯一的耕牛才换来得药,拆开纸包却发现是把灶心土,等抱着孩子跑到东城门口时,那孩子早已没了气。夜狸子的眼线像苍蝇般盯着每家每户,王屠户偷偷给东城送了回肉,夜里就被人割了舌头,现在见人只会发出“嗬嗬”的声响。

巷子里的哭声越来越稀,不是不痛了,是连哭的力气都没了。有胆子大的开始往东城跑,起初是趁着月色翻墙,后来发现守城的士兵只盘问不拦阻,便大着胆子走城门——李星群早吩咐过,只要能说出自己名字和住址的,一律放行。

最先逃到东城的是个叫翠儿的洗衣妇,她男人被黑石部抓去打弯刀,至今没回来。刚到东城时,她见巡逻兵查得严,连买菜都要报上住址,吓得直哆嗦,总觉得这“严格”背后藏着更狠的规矩。可过了半月,她发现晾在院里的衣裳从没丢过,买米时掌柜的敢当着官差的面称足分量,甚至有次孩子打翻了油壶,官差过来只让她照价赔偿,没打也没骂。

“还是这边好啊。”翠儿跟同乡念叨时,手里正搓着东城官署发的新皂角,泡沫白花花的,映得她眼角的皱纹都软了些。越来越多的人跟着她往东跑,有契丹牧民,也有汉人商贩,他们起初怕大启的律法太严,可真住下来才明白,那些条文虽多,却像道挡风的墙——至少不用怕半夜有人踹门,不用拿女儿换药,更不用对着黑石部的狼牙棒下跪。

东城的铁匠铺多了十几个契丹匠人,他们打出来的农具比弯刀还锋利;市集上摆着西城来的杂粮,再也掺不了沙土。李星群站在箭楼上,看着东城的炊烟一天比一天密,西城的影子在暮色里越来越淡,终于缓缓握紧了拳头。收网的时辰,快到了。

分界处的空地上,临时搭起的木台还带着新劈的松木味。东首插着大启的龙旗,西首却飘着三面歪歪扭扭的旗帜——黑石部的狼牙旗、夜狸子的黑纱旗,还有汉帮那面缝补过的儒巾旗,风一吹就缠在一处,像极了此刻剑拔弩张的局势。

李星群站在高台上,玄色官袍被风掀起边角。台下黑压压的人群里,东城来的百姓攥着手里的户籍牌,西城的人则缩着脖子往三大势力身后躲,连孩子都被捂紧了嘴,不敢哭出声。

“诸位,”李星群的声音透过铁皮喇叭传开,带着金属的冷硬,“按当初约定,每月初一商议地盘划分。还记得第一次开会时,支持大启律法的百姓只占四分之一,所以我们只守着东城那片——包括火车站在内,刚好是大同府的四分之一。”他抬手往西指,“可现在,逃到东城的百姓足有五千七百余人,加上原本的住户,早就挤不下了。”

人群里响起细碎的议论。

“扩地盘是该扩了,我家那口子在东城做木匠,现在连个像样的作坊都没有。”一个穿粗布短打的汉人汉子搓着手,声音里带着急盼,旁边的妇人赶紧拽了拽他的袖子,示意他别乱说话。

后排的契丹老汉佝偻着背,去年冬天在西城丢了唯一的孙子,此刻望着李星群的眼神里,既有期盼也有惶恐,他跟身边的同乡低声念叨:“要是真扩到三条街,我那被占的院子说不定能拿回来……可萧骨那帮人,能甘心吗?”

“所以,”李星群提高了音量,“现在是不是该重新划分地盘了?东城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