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西凉和大启议和(3 / 4)
国库存粮仅够支撑半年军需。
若再对西凉开战,仅军饷一项,每月就需耗银十万两,粮草更是无底洞——臣敢问韩枢密,这银钱、粮草,从何而来?”
韩琦脸色微变,却仍硬声道:“可向百姓加征赋税!
或令地方富商捐输!”
“加征赋税?”
参知政事富弼立刻反驳,声音带着几分急切,“东南刚经战乱,百姓本就困苦,去年已加征过一次赋税,若再加重负担,恐生民变!
至于富商捐输,去年大同府备战时,柳氏等商户已捐银五十万两,如今再逼捐,怕是会寒了天下商人的心!”
他顿了顿,又道,“何况,我军主力多驻守东南,刚经历消耗战,将士疲惫,若再调往西北,恐难支撑——韩枢密难道要让疲惫之师,去对抗西凉的精锐骑兵吗?”
这番话让主战派的声音弱了几分。
韩琦张了张嘴,却一时语塞——他虽主战,却也清楚东南战事的损耗与国库的困境。
就在此时,御史中丞包拯上前一步,目光扫过殿内:“臣补充一句。
西凉使者此次前来,不仅承诺归还屈野河对岸土地,还愿开放边境互市。
据臣估算,若互市开通,我大启的丝绸、瓷器、茶叶销往西凉,每年至少能增收银二十万两;而西凉的战马、皮毛、药材输入,既能充实我军军备,又能降低百姓生活成本——这比打仗所得,岂不是更稳妥、更长久?”
他转向赵受益,躬身道:“臣已与使者商定,协议中明确规定:两国边境十里内不得驻军,互派监察使监督;西凉需将王子送往开封为质,若毁约,便斩质子、伐西凉!
如此三重保障,足以应对西凉的反复无常!”
赵受益看着账本上触目惊心的数字,又想起前日刘仲甫对他说的“西凉内乱未平,没臧太后需借和平稳固权力,我大启可借和平之机,休养民生、整顿军备”
,心里的天平渐渐向主和派倾斜。
但他仍有顾虑,看向韩琦:“韩枢密,若议和后西凉毁约,我军是否有应对之策?”
韩琦见皇帝态度松动,虽心有不甘,却也只能如实回答:“若西凉毁约,臣需三个月时间,才能调集足够兵力应对。”
“三个月足够了。”
文彦博立刻接话,“臣请陛下下旨,令鄜延路经略使杨文广率部驻守屈野河,加固防线;令户部筹备粮草,兵部整顿军备——若西凉真敢毁约,我大启已有准备,何惧之有?”
赵受益沉默良久,手指在御座扶手上轻轻敲击,殿内静得能听见呼吸声。
最终,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在殿内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朕意已决——接受西凉议和!”
此言一出,主和派官员纷纷躬身行礼,高呼“陛下圣明”
;主战派则面色凝重,却也只能躬身领旨。
赵受益接着说道:“文相牵头,与西凉使者敲定协议细节;张尚书负责筹备互市事宜;包拯监督质子交接与边境撤军;韩枢密,你暂掌枢密院日常事务,同时负责整顿西北军备,若有异动,立刻禀报!”
“臣遵旨!”
众臣齐声应道。
三日后,开封府的城门楼上挂满了彩绸。
赵受益亲自登上城楼,与西凉使者签订友好协议。
当他提笔在协议上落下“赵受益”
三字,盖上大启玉玺时,城楼下的百姓爆出震天的欢呼声——他们早已厌倦了战乱,渴望安稳的日子。
西凉使者将盖有狼图腾印章的协议递来,双手微微颤抖,显然也松了口气。
协议签订后,西凉果然履约:屈野河对岸的土地顺利交接,边境西凉军尽数撤离,王子也如期抵达开封为质。
边境互市很快热闹起来,大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