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十二,朱寅和戚继光率军回到岱山岛。
第一件事,就是埋葬南征战死的一百二十八旗将士。
祭奠、摔盆、出殡、下葬、抚恤家属...足足忙碌了五天。
朱寅下令追授阵亡将士为英烈校尉。在岱山修建英烈祠,将两年来所有阵亡将士的灵位供奉在英烈祠,并竖立武道碑。
规定每逢年节,八旗军民必须前来祭祀。
朱寅对英烈校尉的身后抚恤,甩了万历八条街。
首先就是一次性抚恤家属五十两白银。之后每月领取一两军饷,一直领到子女全部成年,遗孀去世,父母全部去世这三个条件全部满足。
有一个条件不满足,就一直发放。
除此之外,英烈校尉的家属优先招工、升职。受到侵害的,侵害者罪加一等。
重伤残疾、无法从军的伤兵,授予昭勇校尉,一次性抚恤白银三十两。之后招入三大厂、公营渔场等处妥善安置,每月薪资不低于一两五钱。
同样,昭勇校尉也有类似英烈家属的优待。
抚恤一公布,军心民心更加高涨。钱粮是花了不少,可朱寅却更加牢固的掌控了八旗人心。
戚继光不禁感叹道:
“朝廷若是有八旗将士这等抚恤,何患天下不安,四境不宁。”
丁火根不失时机的挑拨道:“就连大帅这等为国孤忠的名将,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