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徐先生回来了!(2 / 9)

嫡明 戈昔 4026 字 17小时前

要竭尽所能的保障大军的后勤供应。

    这朝中五府六部,兵部的事情向来是既忙碌又紧要。上到兵部尚书,侍郎,下到从九品的司务和不入流的令史,书吏,一百多人整天忙的日理万机一般。

    朱寅是右侍郎,按照惯例主要分管车驾清吏司、武库清吏司,也就是分管后勤粮饷、军器装备、马政驿传等兵部事物的堂官。

    他与主要分管武官任免、军事筹划、军政军令的左侍郎宋应昌相比,职责上更加偏向具体的事务性。

    要说含权量,右侍郎当然不如左侍郎。

    可要说含钱量,右侍郎比起左侍郎却是有过则无不及。右侍郎权力不如左侍郎,可油水更足。

    军饷粮秣、兵器盔甲、战马火药...哪一项不涉及到白花花的银子?过手都是海量的钱粮和工料,想中饱私囊太容易了。

    所以大家都知道,在兵部就是“左侍郎贵,右侍郎富”,至于总揽大权的兵部尚书,自然是“又贵又富”。

    仅仅在兵部待了一天,朱寅就对大明军事行政体系的弊端有了深刻认识。

    这套体系最大的优点,就是权力制衡上臻于极致,近乎完美。任何人都无法在这个体系中一家独大,垄断军权。

    制度上杜绝了军事权臣的出现。

    可同时也带来了病入膏肓的僵化和制度化的腐败。不但运转效率差,资源整合能力也低。

    任何资源传递的环节,都有吞噬资源的黑洞,资源寻租习以为常到成为各种规则。

    每年消耗上千万两的巨大军费。可在这个体系之下,真正用到军事上的资源却不到一半!大半都被层层漂没、克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