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任命诰书一起下来的,还有皇帝赏赐国使的蟒服、玉带。     诏书一下,大多数人都觉得意外。可是朱寅等少数人却早就知道皇帝会下这道诏书。     朱寅自己都准备要出发了,也暗中和宁采薇做了很多布置。 &nb">     和任命诰书一起下来的,还有皇帝赏赐国使的蟒服、玉带。     诏书一下,大多数人都觉得意外。可是朱寅等少数人却早就知道皇帝会下这道诏书。     朱寅自己都准备要出发了,也暗中和宁采薇做了很多布置。 &nb">

第二百九十八章 觐见天子(1 / 11)

嫡明 戈昔 4730 字 16小时前

    和任命诰书一起下来的,还有皇帝赏赐国使的蟒服、玉带。

    诏书一下,大多数人都觉得意外。可是朱寅等少数人却早就知道皇帝会下这道诏书。

    朱寅自己都准备要出发了,也暗中和宁采薇做了很多布置。

    当然,这只是任命出使人选的诰书,还不是正式出使的国诏。

    以兵部侍郎出使敌国,可谓极其少见。一般都是礼部或者鸿胪寺官员出使。

    明廷这么做,是要委婉的告诉日本,大明天朝并非一意求和,而是赏赐和平,完全可以先礼后兵。

    皇帝的诏书中说的很清楚,虽然朱寅是“钦差全权使臣”,可有一句话就让他的权限受到极大限制。

    这句话是:“天朝国体,万不可坠!皇明威仪,绝不可损!中国物力,概不可许!”

    意思就是,面子、里子,都要寸步不让。

    无论是名声还是利益,都不能受损。这哪里是“全权大使”?诏书有有这句话,朱寅根本没有权限决定任何事。

    听起来很硬气,可这么死板僵化的原则,却连外交欺骗都无法操作,还怎么利用外交手段迷惑敌国?这要是能谈成,那才见鬼了。

    可见明朝的外交能力,比起春秋战国时期,退化的太多。

    可是皇帝和很多大臣仍然抱着能谈成的侥幸之心,以为大明使臣一到,日本国王必然诚惶诚恐。真以为大明天朝还能布国威于四海。

    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