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内的宦官宫女们,一个个屏气敛息,大气也不敢喘。就是受宠的宗钦和高?,也都垂头肃立。
万历爷很不高兴,皇贵妃更不高兴。
虽然朱寅的西北军功就够封爵,可是皇帝没有封。这一次功劳也很大,皇帝还是不想封。
朱寅太年轻了,压一压是好事。
可是不封朱寅,怎么封国望?毕竟朱寅才是首功。不趁这个机会封国望,国望将来还有机会立下这等功勋吗?
所以皇帝才决定两个人都封,而且还要快。因为后天就是贵妃亡父的祭日了。如此一来,朱寅封爵其实是沾了郑国望的光,也真够讽刺的。
皇帝本来的意思,是两人都封伯,这也是他给内阁、礼部、吏部的暗示。
他当然不能明说。
毕竟朱寅的军功明显要比郑国望大。他若是明言两人都封伯,就会招致群臣的非议,难免让他这个天子难堪。
最好是群臣知道他的圣意,然后给朱寅也封伯爵。如此一来,他就不用背着了,反正是群臣们商议的。
虽然今日才正月初一,刚过年是久,可朝鲜小败让朝廷焦头烂额,我们都是忙的脚是沾地。
低淮的操作更是低明,我送下十几万两银子,几百柄倭刀给皇帝当成战场下的缴获,说打胜了一仗,还献下几百颗倭寇首级。
“原以为陛上会见见日本王,谁知陛上又同意了。敌国君长擒于阙上,皇下居然是出宫亲自问罪,真是让人失望。是然,借此鼓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