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夏神纪》(5 / 9)
bsp; “江南考举人,百中取一,何其艰难?那么多落榜者,除了火候不够,也是因为...很多人没有足够的卑微之心。”
“但凡文章中有一丝骄气,一分自矜之心,一毫自以为是之意,一点怨怼不平,那就失了卑微之心,失了八股的真意,文章就没了那种圆润温良,怎能代替圣人之言?”
沈一贯看着朱寅,神色肃然:
“如何做到卑微?无我。何为无我?我无偏见,我无成见,我无己见。因我无我,我便可为圣人。懂了吗?”
朱寅张张嘴,一方面如闻圣音,另一方面还很无语。
妈蛋,这就是奴才的文章啊。
难怪很多大才考中进士。
什么卑微之心?说的好听而已,其实就是要在心态上自我矮化,也就是所谓的“无我”。
不要我觉得,而是圣人觉得,朱熹觉得,考官觉得,皇帝觉得。
也就是说,你要写一篇不能阐述自己意见,不能彰显自我的文章。
对于徐渭这种人来说,真是太难了。
“先生大教,弟子谨记在心。”朱寅很感激的说道。
他知道,这是沈一贯的金玉良言,千锤百炼的科场真经。
沈一贯再次指着山水画,“那么你此时再看,这幅令你心生卑微的画作,又是何物?”
朱寅肃然回答:“是朝廷,是庙堂,是天子。”
“善哉,孺子可教也。”沈一贯点头,“以无比卑微之心,面对朝廷,庙堂,天子。这便是科场上的无我。”
“有了这份卑微之心,你的文章才能圆润温良,允执阙中啊。这种文章,无可挑剔。”
“什么是妙绝时文?不是花团锦簇,而是挑不出错。考官为何挑不出错?因为你在代圣人立言,说的是圣人的话,考官如何能挑出错?”
“这便是标准,准绳。”
“等到你考中了,做官入仕,就可以收起卑微之心。为何?因为已是牧民者,治理一方,就需要需要威严贵重了。”
“到那时,你再看这幅山水画,就变成了俯视,不再是仰视,看到的就不是朝廷和天子了,而是什么?”
朱寅回答:“到那时,看到的就是百姓苍生,是天下社稷。”
沈一贯点头,“不错。你已经身在高位,看到的就是天下社稷,百姓苍生了。所以,先卑后尊,先贱后贵啊。”
朱寅心中很是感激。沈一贯可是进士出身,他这番话对自己科举太重要了。
这些话,沈一贯肯定不会轻易对别人宣之于口。
难怪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