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是你啊!”(5 / 7)

加入书签

nbsp;   真相是,明朝的冶金技术是大退步的时期。

    戚继光忽然长叹一声,说道:

    “朝廷不重视工匠,不思进取,真是误尽大事。就说这炼铁锻造,大明已经技不如人啊。”

    丁火根等人都是深有感触。

    他们都曾是明军,知道官军的刀剑和火铳,质量有多差。

    质量差不仅仅是做工粗劣,偷工减料,也是因为铁料本就不佳。

    朱寅干脆说道:“朝廷唯重读书人,连武将都轻视,何况工匠和技术?”

    “轻视武人,结果军备废黜,南北房祸害多年。”

    “那么更轻视工匠,结果可想而知。”

    作为穿越者,朱寅当然很清楚。

    如今的明朝,炼铁技术上没落到坩埚铁大肆流行的地步,甚至落后日本,远不如南北朝时期。

    明初,明太祖关闭国营造铁厂。

    理由是:用不完。

    所谓用不完,其实就是劣质铁太多,但好铁很少。

    至于冶金理论上,中西方差距更大。

    最要命的是,明朝普遍用煤炼钢,造出来的铁劣质不堪。

    当然,清朝的铁更是低劣到令人作呕的地步,大量的土铁甚至一摔就碎,用手能扳断。

    其实不仅仅是炼铁,整个华夏的科技体系,明清都是在退步。

    其实想想就知道了。

    几百年研究四书五经考科举、蔑视“奇淫技巧”的朝代,科技怎么可能不退步?

    这种社会氛围都能进步,根本就是痴人说梦。

    朱寅趁机说道:“大明如今,造船、火器、炼铁等样样技不如人,就是因为大明只重四书五经,不重格物真理。”

    “不重格物真理?”众人听到这句话,都是若有所思。

    朱寅这种说法,在明朝根本不新鲜。

    晚明时期,很多人被西洋知识冲击后,都有了这种认识。

    可是这些人无力改变现实。

    如果不是满清入关,延续明末的历史,明朝可能会纠错,变革。

    这是大概率事件。因为明末已经有了大变革的思潮。

    可惜满清入关,打断了这一切,终究是错过了。

    丁火根拿着朱寅整理出来的资料,感到分量很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