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岱山制造(4 / 7)

加入书签

,穿着同样的灰袍,围着一组组巨大的炼铁炉。

    整个厂房内,充满着铁水的金锈味、木炭的松烟味混杂在一起,吆喝声、号子声、铁水的刺啦声、鼓风机的喘息声响成一片,噪杂喧闹。

    摇着鼓风机的学徒满脸油汗,搬运铁料的学徒喊着号子,老师傅们看着流出来的铁水,发出一个个指令。

    “刺啦??”铁水流进冷却池,水汽翻腾,白雾蒸腾。

    “还不行!”担任炉长的老师傅喝道,“这一锅不行,再回一次炉!”

    也有担任炉长的老师傅说道:“好了!这一炉是好铁!轧!”

    大明的炼铁早有成熟体系,虽然理论落后,可技术上仍然很先进。朱寅只不过是改进了一些关键技术,并非推到重来。

    所以这些工匠改进技术也能很快上手。

    朱寅看到,合格的铁都是轧成百斤一块,整整齐齐的堆放在一边。

    每一块铁,上面都烙上了炉长的名字。

    这些合格的成品,正被军械厂的学徒装运,拉到军械厂去制造火器、刀枪、箭头、盔甲。

    每拉一批铁,军械厂的人就会给炼铁厂的账房开一张收据。

    朱寅走近看着一块刚出炉的铁,伸手摸摸,兀自有些烫手。但是能看出来,是好铁。

    铁虽然不是钢,可质量还是能用肉眼判断出来的。

    色泽如何,有没有起泡、声音脆度,都能看出端倪。

    眼前这些铁,色泽十分均匀细致,表面氧化层是灰黑色,没有起泡,表面光滑。

    如果是不好的铁,就没有这种光泽度,要么灰白灰白,要么乌黑黯淡。

    “好铁!差不多等于五火熟铁了吧?”朱寅点头笑道,“这铁用来造大炮、火枪,质量够了,不易炸膛。”

    戚继光道:“一出炉就抵得上五火,的确没的说!当然是好铁!”

    朱寅知道,这种质量的铁,是西方十八世纪以前能造出来的最好的铁了。

    他等于是提前了一百年。

    至于钢...华夏早就能造,明朝也能炼钢。但如今整个世界范围内炼钢的成本很高,高到无法普及。

    不夸张的说,用钢制造火器比用铜更贵。朝廷怎么用的起?

    明朝可怜的财政,根本无法用钢这种材料来制造军器。

    朱寅搞出来的铁,不是最好的东西,却是成本上最有性价比的东西,可以普及使用。

    明朝的好铁,需要生铁出炉之后,经过长达五次的反复锻打,十斤生铁打到只剩下三斤才算好铁,称为“五火熟铁”。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