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穿皮鞋的男人(6 / 7)

加入书签

没无法速战速决,叛军负隅顽抗的首要原因。

    河套草原的蒙古首领,著力兔、僧宰等人联合三万骑兵支援叛军。有这三万蒙古铁骑虎视眈眈,明军怎能全力围攻叛军?

    明军战术上玩的很花,什么水淹银川、策反离间、围点打援等等。

    可却迟迟解决不了叛军,耗银两三百万。

    以后世马后炮的视角看,平叛的关键之地根本不是银川,而是蒙古部落占据的河套草原!

    说是平叛,其实叛军不是重点,重点应该是叛军背后的河套蒙古。

    打掉了河套蒙古,叛军没有了后援和希望,就会不战自乱。军心瓦解之下,可一鼓而下!

    这是釜底抽薪之策。

    这一点,明廷中的有识之士不是不知道,可是知道也没用。

    因为朝廷不愿意主动出塞“挑衅”鞑子。对于蒙古诸部,朝廷多年的政策一直追求“和平”。明军很少敢主动攻击蒙古。

    朝廷和俺答汗议和通贡之后,也就消停了十几年。

    就在去年,便爆发了洮河之变。朝廷下诏再次停止通贡互市。

    此时若是主动出寨攻击河套,反而是个好机会,朝中的阻力最小,蒙古人也难以意料。

    朱寅的队伍刚来到大同城外,刚刚竖起王命旗牌,城中就响起了苍茫的号角声。

    “呜呜??呜呜呜??”

    随着号角吹响,钟鼓声也响了起来。

    紧接着,城头上的号炮就隆隆轰向。

    “轰??轰轰轰!”

    城头有人大声喊道:“钦差抚军已到!开门迎接!”

    随即和阳门大开,吊桥放下,甲衣铿锵之中旌旗招展,戚继光、李如松等将领一起出来迎接。

    黑压压的大群将领来到朱寅的仪仗前,一起站在西边,拱手的拱手,下跪的下跪,异口同声的说道:

    “见过钦差抚军,恭迎!”

    “恭迎!”

    最前面的人,就是提督诸军的戚大帅。

    按明初的规矩,一品武将怎么可能给四品文官拱手行礼?反过来才是。

    可是到了如今,文官监军的情况下,一品武将也要对巡抚行礼。

    朱寅见到胡子花白,身材高大的义父对着自己拱手行礼,不禁心中惭愧。

    可是他不能暴露两人的关系,只能赶紧下马,装模作样的拱手答礼。

    “大将军免礼,诸位免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