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不能让哱拜跑了!(4 / 7)
nbsp; 朱寅心中冷笑。
收复河套可以没有功劳,可放弃河套绝对不行。
这是他的底线!
第二天,朱寅下令修建阵亡将士英烈塔,将乌梁素海之战中战死的将士安葬,刻名于碑,并亲自写祭文祭祀。
英烈碑就竖立在乌梁素海西岸。
第三日,朱寅又去了狼山山口的受降城遗址,在萋萋荒草,座座古坟之中,找到了唐时受降城的断壁残垣。
朱寅亲自设土坛祭祀汉唐驻守河套的将士,写诗道:
“狼山口外受降城,遥望长安五陵人。月照残垣飞汉影,霜落断碑梦唐灯。夜深依稀河洛语,风高漫漶胡笳声。祭告王师今又到,一壶浊酒敬古坟。
第四日,朱寅和戚继光告别,两人正式分兵。
戚继光率兵两万,驻守河套平原。
朱寅率领六千骑兵,一万两千步兵,共一万八千人,带着被俘的蒙古贵族,渡过黄河南下,经过河套高原,南下灵州!
此时的宁夏,不少城池都落入叛军手中,而仅次于银川的灵州,还在朝廷手中。
朱寅率军穿越河套高原,十日之后已到银川之东。
此时此刻,他再次收到新的情报。
叛军主力还在围攻灵州。?拜和少数兵马驻守银川。本来叛军占据上风,可是收到河套的消息后,顿时士气涣散。
原本准备支援叛军的三万蒙古骑兵,哪里还敢继续支持叛军?
于是叛军顿时惶惶不可终日,拜父子商议,是投降,抵抗,还是逃入蒙古。
不过,之前南下支援叛军的三万蒙古骑兵,在得到河套的消息,收到博硕克图等蒙古贵族的投降信后,虽然军心涣散,战意荡然,但只有一个万人队投降了明军,缴械之后被甘肃巡抚叶梦熊安置在延缓。
另外两个万人队明知河套落入明军之后,首领被俘,却还是拒绝投降,而是退出宁夏,越过贺兰山,往青海蒙古去了。
情报说,这两个万人队不会投降,而是要投靠青海蒙古,企图和青海蒙古合流。
朱寅毫不奇怪。他本来就没有指望南下支援叛军的三万蒙古骑兵,能全部投降。
可是只有一万人投降,却也低于朱寅的预期。他原本以为,怎么也有一半。
朱寅将情报告诉博硕克图,博硕克图等蒙古贵族不禁破口大骂。
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好几万家属被俘,自己等一群首领都被俘虏,可著力兔和僧宰两人竟然拒不投降,而是投靠青海蒙古!
这是什么意思?
&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