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一章 船票(1 / 2)
可以预见,等到更多军舰在星港中建造完毕,空天部队内部可以完全承当运输任务后,就不需要借用民用运输舰来运转战士。
除此之外,每一艘发往火星的运输舰的船票都算是千金难求,价格虚高的很。
相较于末日前,价格高涨了几十倍不止,尽管如此依旧是销售火爆,发售不久就被争抢一空。
蓝星上危机重重,火星上还是一副和平景象,安全的很,于是许多蓝星民众就想办法跑到火星上避难,一时间火星的客流量保障。
可是火星在这之前的定位是工业基地,主要进行工业生产,并且火星工业科技含量惊人,生产自动化程度高,可以说是黑灯工厂,整个工厂的运行维护只需要几个工程师便能够满足。
甚至这些工厂生产中都没有氧气存在,环境对人类来说相当恶劣,必须以来宇航服才能够在工厂内行走,平日里工厂的生产与维护都有主控AI操控无人设备进行,只要出现大问题才需要人工介入。
工厂的工程师们只需要待在对应的人工生态区内,喝着咖啡看着显示屏上的参数便能够完成工作,即便需要人工介入,也只需要让几个人穿上宇航服乘坐车辆前往目标区域进行检修。
在这种情况下,尽管火星工厂占地面积惊人,产出惊人但能够满足人类生活的生态区就有那么十来个,其中只有3个是大型生态区。
即便算上在火星的研究人员,整个火星上的人口依旧算不上多。人口限制自然不会建造更大的生态区,尽管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在生态区建造时会有20的余量设计,确保在灾难发生后能够有额外空间进行缓冲。平日里前往火星的游客占据的就是这些设计余量。
火星尽管有壮阔的风景,但来回路程太过遥远,路上花费时间过久再加上价格昂贵,各大公司连愿意来火星出差的员工都不多,更何况是游客。
而这些余量想要满足从蓝星上而来的逃难者是远远不够的。
不仅仅是生态区载荷不够,火星工业区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有限,逃难者除非有一技之长否则想要在这里安家还很困难。
饶是如此,末日后想办法跑到火星上的人还是茫茫多。
火星生态区载荷报表,自我产出无法满足人口消耗,只能以来外来物资输入还满足这么多人口消耗,包括食物,水,氧气等。
而这些货物占据了货运空间就会限制火星的发展。
因而,各国的火星城在第一时间扩建生态区,一段时间内火星工业基地产出的15都要投入到火星生态区的扩建中。
原先十来个生态区快速扩张为65个,并且形成了更多的城市群。
人类在火星上的活动范围如同摊大饼一般快速扩大。
为了能够尽可能地容纳人口,新增人口的居住区并不大,每天能够获得的补给数量更是有限。
想要获得更多补给就需有一份工作,然而这在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的火星工业基地与城市内是一件困哪的事情。
没有工作的人在没有资金的支持上只能得到一个低保维持存活。
好在有一个岗位在大量招人,只要能够通过选拔,那就是太空军。各国的太空军。
只要有一人能够通过选拔入伍,那么其获得的工资或者说补给份额能够满足5个人在火星的生存开销。
因而各国空天部队在火星上建立起一只数量不少的新兵部队。
这是各国空天部队的重要补充。
不过火星人口快速膨胀也不是没有好处,工业生产规模扩大不是简单堆叠数字增加工厂这么简单,需要投入更多的管理成本来维持工厂的高效产出。
这里面就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