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卌一章 寿阳(1 / 3)

加入书签

寿阳城外,旌旗蔽日,战士操练呐喊之声连绵不落。

一行十几骑纵马而来,毫不减速冲入步卒战阵。兵卒在十夫长口号下立即转攻,刀枪配合,压制骑兵。骑兵在阵中纵横飞跃,搅动阵法,彼此冲击毫不相让。

十几个回合下来,带头冲击的纯黑色高头骏马一声长嘶前蹄扬起,马上青年骑士左手一握,所有骑兵步兵戛然而止,刀枪落地,分列两队,十几骑也在两营中间列队。

“杨将军!”

“好!进退有度,令行禁止,继续练!”黑马上的青年将军满意地大声赞许,带着十几骑兵,飞马入城。阵中步卒人人挺起胸脯,演练更加卖力,口号更加响亮,能得杨将军一句夸奖,人人蹈死。

南北交战经年,战场拉锯扯锯,几座城池往来易手,只有这座寿阳城未曾有失。

寿阳在淮河下游沿河而建,淮河与长江出自同源,依山而流,从坂原山地峡口处流出,多年冲积形成大片河谷地带,能够倚山建城,借助地势将滚滚河水与广阔平原隔断开来,锁住南北险关。据有寿阳,可以发兵沿江而下,是兵家必争之地。此次慕容永先头骑兵部队自然兵临寿阳城下。而南楚这边谢奇率北府兵自广陵出击,一路复克彭城、襄阳之后,立刻派轻车将军杨钧昼夜不停驰援寿阳。

杨钧当年青衿投军,名噪一时。此次出征,亲冒箭矢,悍勇无二,出战必当先,退守必殿后,而且军纪严明,进退有据,南阳败退时,诸军慌乱奔逃,只有他所部整齐退回,折损最少,一年之内连升三级,深受谢奇信重,因此能独当一面,来救寿阳。

敌我兵将都以为他要直奔寿阳,没想到两日跋涉之后却偏离了寿阳方位,而是绕到敌后,袭击敌军后勤部队,意图纵火烧粮。敌军警惕,未能得手,但受此威胁,连连传令,大军在彭城、襄阳一线作战,离得最近的只有寿阳城下部队,寿阳又连日不克,后军统帅终于召骑兵班师护卫,寿阳之围不战自解。

然后杨钧叩城,奉谢奇之命接管寿阳防务。

“将军放心吧,咱们寿阳固若金汤,断不会有失。”入城后骑兵散去,只留下几个心腹跟着杨钧巡视,说话的叫季哲,字思明,原本是世家子,后来家道中落,来军中谋个出路,受到杨钧赏识,提拔起来的。早先很矜持自傲,跟了杨钧以后日益谦退细心,颇有君子之风,笑起来还有些羞涩。都说他与另一个校尉王学淩是杨钧的左膀右臂,号称左思明右学淩,两人隐隐还有些争竞之意。

“战局瞬息万变,大意不得。”杨钧下马登城,抚着女墙,似有心事。

“将军忧虑什么吗?我们可能为你参详?”王学淩关切道。

“你们说,谢大帅统兵二十万迎敌,”杨钧马鞭折起,在墙垛上轻轻敲着,“好是不好啊?”

“自然是好事!天下军权,尽付大帅之手,生杀予夺,一句话的事,谢太傅在朝,谢大帅在军,屹立不倒,堪比当年桓氏!”

杨钧闻言一个激灵,在他胸口抽了一下,“胡说!”

季哲若有所悟,“将军是怕谢家权力太大,引起朝廷猜忌?”

“也是,当年桓氏那么大声威,都要加九锡之礼了,盛极而衰,土崩瓦解,如今桓氏在朝还有几人?”王学淩也认可,但他不以为然,“谢帅并不是威权之人,不会得意忘形,重蹈桓氏覆辙的。而且如今第一要务还是大战,胜负难料是一遭,就算真有那一日,咱们将官又能做什么。将军还是别杞人忧天。”

杨钧点点头,看看季哲,又看看王学淩,笑道,“那你们说,这一仗,是胜了好,还是败了好?”

几人不解其言,战场军官,哪有说打仗败了好的?

“我在建康城,认识了一个朋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