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五章 我执(1 / 3)
**平天一道,说着几个字,实际上头绪万千,最近杨钧都住在沙盘边上了。
见明远进来,杨钧背对着他扔过来一个小银壶,明远抓在手里喝了一口,险些吐出来,药酒,这个难喝的程度,不用问就是侯婴手笔,怪不得杨钧要与他“分享”。
“你那老乡安顿好了?”
“嗯,叫明陆给找个地方住。”明远垂着眼随口回话。他没敢告诉杨钧是曹无咎来了,只说早年江州的朋友走投无路来投奔自己。想来曹无咎也知道,没有求见杨钧而是单单递了名帖给他。
杨钧得知曹无咎所作所为时伤心异常,当即拔剑斩断一案以示恩断义绝。
“不诛曹贼,杨某有负皇恩!”
众人战战,连满戎都不敢说什么。杨钧是真的王孙公子,他母亲是先皇嫡公主,从小在先皇和各位王爷膝上长大的,他与皇室的关系远远要比与杨家亲密,曹无咎屠杀的九王二十三子一百余口,是他的舅舅姨妈、姑表兄弟、侄子侄女,可以说是他全部亲族,一日之间,飞灰湮灭。连明远自己都忍不住想到当年长安城的血雨腥风,不知道杨钧得到消息当时想没想起来过往,希望没有。
血海深仇,不共戴天,杨钧见了曹无咎势必要将他碎尸万段的。
其实曹无咎作为身份尴尬的曹氏嫡孙,几乎是在建康长大,有一定的质子意味,出入宫禁,结交王侯,都很正常,他与杨钧虽身份有异性情不同,但也可以算是竹马之交,连满戎结识杨钧都是曹无咎引荐的。在满戎心中,全世界最佩服信赖的两个人,一个曹大哥,一个杨将军,任谁也没想到他俩会走到今日这一步。
明远趁机提起另一件事,“对了,把十七换回来吧,他守边好几年,已能顶大用,近来北方自己乱着,也没空挑起边衅,顶多就是些扰动。我想着桓奇那边,若我们应邀上京,可以让满十七镇守本部。”
“好啊,我也正想这事,这才几日,那群泼猴就闲得慌,正好打发几个人去守边。”杨钧笑着点头,“我明日就发手令,让他们换防,我们哥俩也有日子没一起喝酒了,正好烨哥儿他们也在,难得聚一聚。”
杨钧说这话,似乎已经默认建康的事,明远忍不住问个清楚,“建康那边,你到底是怎么考虑的呢?”
杨钧沉吟一下,“我想就算有你说的隐患,可桓奇以大义遍邀各方诸侯,我们独独缺席似乎说不过去,而且毕竟有东征军在手,我们也不是任人揉捏的软柿子。桓奇真的有诚意匡扶社稷自然是好,若是他有什么不轨之心,我们不与他同流合污就是。”
他知道明远不乐意,故意赔情买好,嬉笑着拉明远坐下。
明远眉头一皱,又松开,半晌叹了口气,杨钧就笑了,知道他认了。
明远在屋子里围着沙盘转了两圈,似乎有什么话想说却难以出口,杨钧静等着,明远终于回过头,低声问道,“……你就没想过,这朝廷,还值不值得匡扶吗?”
杨钧遽然抬头盯着他,双目如电,“你知道你在说什么胡话。”
明远并不退避,话已出口,他决意说透,“天下失道久矣,饿殍遍野易子而食,所谓君父,可有尺寸扶救之功,所谓朝廷,又有几分救民之力?百余年来,历十数君,有几个明君,傻子不提,甚至有几个正常人?痴迷花鸟的,痴迷草木的,喜欢做木匠的,喜欢装病装死的,能无为垂拱的已经算是顶尖的明君,就算是先皇,不也为了爱妃之丧罢朝十年吗?”
杨钧猛一拍案,“够了!”
明远退了一步,自觉失礼,毕竟他口中的昏君和爱妃,是杨钧的外祖父母。
“我冒失了。”
“你也被道匪蒙蔽了吗?”
在他身后,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