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一章 决战(2 / 3)
地放在荆州腹地的广阔平原,而明远并不这么打算,他更希望在三条水道交叉的寻阳渡作战,或者说,他并不希望有什么决战之地这个说法,而是更灵活多变的用兵。他说出自己的想法,竟与夏侯节不谋而合。
“桓奇七将固守,为之奈何?”
“兵分七处,自弱其势。”
七将所守,以虎贲将军焦磊所守的南郡兵力最强,声势最壮,城防最固,是桓奇起家祖地,其次是东中郎将高博所守庐江,久战之兵,据说战无不胜,最弱乃是平西将军吴峥所守豫章,距离他们较远,但最容易拿下。
所有人认定青州军必然先攻豫章。
“世人不知夏侯节。”桓奇叹气,继而冷笑,“他必定从最难打的下手。”
夏侯节果然先攻南郡。
这一战竟是以明远为主将。
明远手掌按在门扉上,数着自己心跳的节拍,第十下,终于推开门,走进那个尘封已久的房间,嘎吱,嘎吱,合页已经锈迹斑斑。从柜子里取出那副结满蛛网的盔甲,他打了一盆水,每一个缝隙仔细擦拭干净,又用油膏打磨到发亮。他闭上眼睛,让指尖滑过甲胄重叠的小小台阶,虽是第一次做,却无比熟稔,无师自通,毕竟杨钧曾经坐在他面前说笑着重复过无数次,又在他脑袋里笑着重复了更多次。
当年杨钧总是摇头,“载辰身条这样好,什么时候披盔戴甲给我看看才好。”
明远总是嫌弃地推开他,“你懂什么是君子风流。”
杨钧就大笑着张开满是黑油的十指扑过来,故意往他身上滚,非让他染一染这丘八气不可。
其实那时明远看着杨钧甲胄在身的威武也不由爱慕且歆羡,自上学起,自己就比杨钧低几分,身形更瘦一些,就算穿上同样的盔甲也撑不起来,没有这样的威风霸气。为这点别扭的小心思,宁可青衫从军。没想到,这几年他结庐深山,跟着先生习武日夜不辍,肩膀宽了,个子高了,穿上这身熟悉的盔甲,与杨钧一般英姿端严。
他看着铜镜中模糊的身影,一时恍惚,如睹故人。
定北,你可看到了吗?
·
明远亲自率军,兵临南郡城下。
看着黑压压的大军,荆州军深信不疑青州将主力集结于此,要先攻下硬骨头以壮生气,焦磊迅速传讯给李崇、张举等人,叫他们兵力支援,各军早已在桓奇命令下做好调兵准备,立刻有八万人的队伍集结南郡。
焦磊当世悍将,不等明远反应,主动出击,在明远前阵杀了个三进三出,甚至将明远逼上一座山丘,后军围上时又带着人突围而出,徐徐回城。眼看着这个“文弱书生”被吓破了胆子,连夜退走,焦磊倾城而出追击,追了两日一夜,期间交兵七次,每次青州军愈弱,一直追到百里之外的穷水。
这是却又传令官飞马来报,豫章遭遇大军袭击,桓奇紧急调动各部支援。焦磊立刻明白自己中了声东击西之计,但明远竟敢亲自做饵仍是令人不敢相信,此刻他心中犹疑,若当真青州军大军都在豫章,那明远所带就比自己预计的还要少,若坚持不遵旨回援,也许可以一鼓作气拿下明远,那必将成为头功一件,但他追随桓奇多年,对陛下之刚愎深有了解,陛下刚开国自立,自己就不尊圣旨,就算真拿下头功,怕也是讨死。因而焦磊犹豫再三,还是调动骑兵迅速救援豫章。但为时已晚,满戎以三千玄甲军为先锋,配合王学淩、孟广义,对豫章发起猛攻,吴峥所部全军覆没。
荆桓各部奔驰救援时,玄甲军和半数青州军已经驰援明远,他们并没有会师穷水,而是绕到南郡背后,趁着焦磊带主力在外追击明远,一举端了南郡这个桓奇的大本营。焦磊闻报,正要紧急调头去救南郡,一直仓皇奔逃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