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自主可控才是王道(1 / 2)

加入书签

“中国巨幕?中国巨幕~~嗯这个名字不错,我没意见。”

韩三坪点头同意了林枫的提议。

最后,林枫和韩三坪两人,经过一天的讨论,基本将中国巨幕的大框架定好了,剩下的就是双方的工作人员将细节完善好,注册公司。

至于研究院的人,则是继续开始真正的实践测试。

另外,中影的人也找到了巴可中国,邀请他们加入中国巨幕。

对于这个扎根中国市场,明显有大前途的新公司,巴可中国肯定不会拒绝,甚至还想多出钱,占据更多的股份。

这个提议自然是遭到中影和视界的一致反对,最终,四方商定了中国巨幕的的股权结构。

2006年7月1日,以打破IAx垄断为目的的中国巨幕,在京城成立。

中国巨幕的股份构成体现为中资绝对控股+外资技术参股模式。

国有资本中影集团占股47.6%,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占股3%,合计50.6%,控股中国巨幕。

国内民营资本视界集团(视界投资),占股48.7%,成为中国巨幕最大单一股东。

国外资本巴可中国占股0.7%,成为参股股东。

在中国巨幕中,国内资本掌控技术标准、设备供应及内容适配权。

外资巴可中国,则仅提供硬件兼容支持,不涉及核心技术或分成机制。

同日,中国巨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中国巨幕实验室,标志着系统化研发的开始,原型机进入大规模研发阶段。

“杨工,我们的巨幕系统什么时候能够拿出原型机?”

林枫很是关心时间问题,毕竟他的下一部电影就计划使用3d拍摄,加上天恩院线对影厅的改造计划,这些可都是钱啊。

“林导放心,我们之前的技术论证已经非常深入了,我预计今年春节之前,咱们公司采用双机放映和自主图像优化技术的第一代中国巨幕系统—cGS1.0,就能拿出原型机。”

杨工作为整个实验室的负责人,对于这项技术还是很自信的。

“非常好,等原型机出来,就直接在天恩院线王府井店正在装修的那个影厅测试放映,以最快的速度改进成能够完全商用的系统。”

林枫也很高兴,他可是看过系统预算报告的。

IAx需定制6K高分辨率放映机,整套IAx系统不会低于1200万元。

而中国巨幕目前研究的系统,兼容主流2K\/4K商用设备,大幅降低采购与维护门槛。

通过自主研发的图像优化技术cGS—prox?提升画质,使硬件成本降至100万—200万元,仅为IAx系统的15%左右。

硬件系统的节约还不是最关键的,毕竟这是一次性投入,说实话多些少些对于很多资本来说不算什么,能够通过很多渠道解决。

但是其他成本的支出才是关键。

国产巨幕系统不但一次性投入少,而且已经开发出来的母版再处理技术,单部影片转制成本不到IAx转制成本的10%,转制周期更是缩短至10天。

另外,维护成本极低。

以放映机更换灯泡为例,国产巨幕系统由于采用两台主流商用数字放映机结构,灯泡寿命寿命延长至6年,单次更换费用更是只有IAx的三分之一。

如果说这些,无非就是多花点钱的问题,为了IAx更好的放映效果,林枫还能忍受的话,那么IAx的另一个霸王条款就是林枫无论如何无法忍受的。

IAx合约中不但是一次性的采购费用,而是延续老美高科技一贯的割韭菜原则,要求影院支付设备费+15%票房分成+年费的模式,这是林枫万万无法忍受的。

如果使用国产的中国巨幕系统,天恩院线的巨幕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