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谁还不是个天才呢(2 / 2)

加入书签

起小手,嘿嘿一笑。

“”

话题渐渐打开,大家聊起了各自的学校、家乡的风物,以及对这次比赛的感受。

张辰显然对自己的鹏城背景很自豪,他身体微微后仰,带着一种优越感说道:“我们学校,那教学模式真是没得说,特别注重和国际接轨。

就说一点,我们高二就开始搞‘分层走班制’,物理、数学这些课,完全按你水平来,想挑战高难度的去a层,想稳扎稳打的在b层,效率高得很!

不像有些地方,一个班水平参差不齐,老师教起来也费劲。”

他说这话时,眼神有意无意地扫过陈默。

陈默安静地听着,等张辰说完,才不紧不慢地接口,语气平和却带着洞察力,“‘分层走班’确实能精准定位,因材施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更快提升,这是它的核心优势。”

他先肯定了张辰的说法,让张辰脸上露出一丝得意。

但随即话锋一转,“不过,这种模式在操作上也有难点。

一是容易给学生‘贴标签’,进了b层的可能心理上就松懈了,甚至产生自我怀疑;二是对学校师资和管理要求极高,需要非常精细化的课程安排和强大的教师团队来支撑不同层次的教学,否则效果可能适得其反,反而拉大差距。”

他顿了顿,补充道,“尤其是在生源和师资本就差异巨大的情况下,这种模式的公平性问题也需要考虑。”

陈默的话条理清晰,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分层走班”

这种此时在国内还属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的双刃剑特性。

2o12年,国内基础教育改革正在进行中,“分层教学”

、“走班制”

在部分达城市的顶尖中学开始试点和探索。

作为与国际接轨的鹏城自然会先采取尝试,这对于来自小城市的人来说,确实是比较新鲜甚至高级的概念,如果是一般人可能还真被张辰唬住了。

但可惜,这对陈默来说并不算什么新鲜事,尽管他也是来自小城市,可后世随着短视频的兴起,教育讨论已经深入到每个人。

所以对于“分层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局限,陈默自然是看的一清二楚。

张辰脸上的得意僵住了,他显然没想到一个来自青川这种小地方的高二学生,能如此冷静地分析出他引以为豪模式的潜在弊端,而且说得句句在理。

他愣了几秒,随即收起了那份轻慢,眼神变得认真起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你这么说,好像也有些道理。”

张辰自认为是天才,尽管性格骄傲,但并不头铁。

陈默这份越地域的见识和对教育模式的深刻理解,让他不由得重新审视眼前这个看似平静的对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