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又被小奶娃投喂了(1 / 4)
其实这是因为小公主在皇宫里很少吃到米饭。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隋唐时期的北方黄河流域粮食作物仍以粟、麦为主。
粟也就是小米,因其耐旱、适应性强,成为当时平民和军队的主要口粮。
到了唐朝初期,随着磨面技术的发展,小麦也逐渐成为重要主食,面食如胡饼、蒸饼、汤饼在宫廷和民间广泛食用。
贞观时期,江岩水稻种植虽已发展,但受运输条件限制,稻米北运量较少。宫廷若食用稻米,多依赖南方进贡或关中少量水田产出,成本较高。
贞观之治以节俭著称,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曾批评奢侈饮食,在这种政策下,南方稻米很少进入宫廷。
米饭在宫廷中更多作为节庆或宴会的精致主食,而非日常选择。
还有就是因为当时稻米的品种和加工工艺的限制,米饭的颜色偏黄,味道也较为原始,带着谷糠味儿,口感也相对粗糙,偶尔还会有硌牙的谷壳。
味道和口感远远比不上现代追求标准化、精细化加工方式下做出的米饭。
但这种米饭的优点就是营养成分保留的比较完整。
即便是这样,稻米也是当时只有南方贵族才能享用的美食。
安史之乱后,随着漕运发展和江岩开发,稻米逐渐北传,长安宫廷米饭的日常供应才有所增加。
江岩拿筷子指了指桌子上的菜,“明达想吃哪一个?哥哥帮你夹。”
因为小奶娃胳膊太短,即便是有了宝宝餐具自己也够不着。
小公主嘴里嚼着米饭,伸出小手指了指,“七又又~”
“嗯!真聪明!还是肉肉香对不对?”江岩夹了一块红烧肉放在小公主小碗里。
“蟹蟹锅锅~”
“呵呵!不用谢,快尝尝好不好吃?”
“嗯呐~”
小公主用小勺子扒着红烧肉,小嘴巴凑上去,还呼呼吹了两下。
咬了一口吃到嘴里,小脸上全都是满足。
小手指着碗里的红烧肉,“锅锅~介过又又好七~嘻嘻~”
小公主尝到红烧肉的味道,突然想起猪脚饭,差不多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