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欺君罔上(2 / 4)
下令旨,已遣散非法校尉队!然众头目心有不忿,特来请教钦差:我等奉您之命组建校尉,推行新政,何以太子殿下竟斥为‘非法’?
当初您所颁《五条政令》,言称奉旨行事,莫非…莫非是矫诏不成?!还请钦差明示,以安众心!”
这番话,句句诛心,直接将“矫诏”的帽子扣了过来!
张雨气得浑身发抖,指着万采。
“你…你…你敢背叛我?!你这忘恩负义的东西!”
杨恒昌在一旁看得分明,急道。
“大人!小心!此必是杨帆之计!让他们来反咬一口!快走!从后门走,先去南京…”
张雨此刻却已气昏了头,哪里听得进去?他对着窗外怒吼。
“胡说八道!本钦差乃奉内阁枢密台钧令!何来矫诏?!尔等聚众闹事,是想造反吗?!”
他这不解释还好,一解释,更是坐实了“并非直接奉旨”,而是通过“枢密台”转令,令人生疑。头目们更加愤怒,开始冲击祠门!
“拿下他!向太子殿下请功!”
“让他赔我们的家当!”
“冲进去!”
混乱中,群情激愤的头目们撞开祠门,一拥而入!张雨的亲随试图阻挡,瞬间被人潮淹没。
张雨吓得面无人色,连连后退。杨恒昌见势不妙,拔出短刀欲护着张雨突围,却被几名悍勇的头目扑倒在地,死死按住。
“反了!反了!你们这是造反!!”
张雨绝望地嘶吼。
很快,他和杨恒昌便被愤怒的头目们捆得结结实实,软禁在了词人祠的一间偏殿内。
窗外,是头目们自发组织的“看守”和此起彼伏的咒骂声。
张雨瘫坐在地上,面如死灰,眼中充满了绝望和悔恨。
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彻底落入了杨帆精心布置的陷阱之中,成了瓮中之鳖。
杨恒昌在一旁,眼神怨毒,却也无计可施。
北校场的惊天风波过后,杭州城内外,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平静。
这平静之下,却是暗流汹涌,各方势力都在紧张地观望、盘算和善后。
次日,便有风声从被羁押的变法校尉头目口中传出:昨夜那把险些酿成民变的冲天大火,并非意外。
更非屯垦义勇所为,而是张雨的心腹死士杨恒昌,奉命带人暗中纵火,意图制造混乱,嫁祸于人!
消息传来,刘应节又惊又怒,立刻派人缉拿杨恒昌。杨恒昌虽负隅顽抗,却终究难敌精锐官军,很快便被锁拿归案,押入大牢。
严刑之下,他对纵火之事供认不讳,却死死咬定是“奉上峰密令”,至于这“上峰”具体是谁,则含糊其辞。
张雨身为钦差,手持王命旗牌,身份特殊,即便有嫌疑,也无人敢公然缉拿审问。
杨帆权衡再三,最终决定,依旧让那些对张雨恨之入骨的变法校尉头目们“自发”地将张雨软禁在词人祠后院,美其名曰“保护钦差安全,免受乱民惊扰”。
词人祠后院一时成了杭州城最热闹也最尴尬的所在。
张雨被困其中,气得暴跳如雷,每日大骂杨帆、万采以及所有他能想到的人,声称自己奉旨行事,尔等竟敢囚禁钦差,形同谋反!
杭州城的缙绅官员们,此刻却如同约好了一般,对词人祠敬而远之,无人前来探望,更无人敢替他说话。
大家心里都清楚,张雨此番捅了马蜂窝,牵扯太大,谁沾上谁倒霉,避之唯恐不及。
又过了一日,杨帆拿到了万采连夜写就的厚厚一沓供述。
详细交代了变法校尉队从组建到横行乡里、乃至昨夜围困北校场的种种情状。与杨恒昌的口供及一些人证相互印证,确实拿到了张雨不少把柄。
但杨帆仔细翻阅后,却仍皱起了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