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青禾的委屈(2 / 3)

加入书签

,这不矛盾啊。”

他指着柜台边的柜子,“你看,里面既有盖碗,也有玻璃杯,看客人习惯来。”

林晓禾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柜子里果然整齐地摆着青花瓷盖碗和透明玻璃杯,还有几个印着茶馆logo的纸杯。

杨大爷补充道:“我给你拍张照片,你下次写的时候,把盖碗和玻璃杯都写上,再说说老茶客和年轻人的不同习惯,读者就明白了。”

说着,杨大爷让周老伯用盖碗泡茶,又给林晓禾倒了一杯玻璃杯泡的碧螺春,让她对比:“你看,盖碗泡的茶,汤色更浓,玻璃杯能看到茶叶在水里舒展,各有各的好。”

林晓禾端起两杯茶,仔细看着,又尝了尝,确实像杨大爷说的那样,两种器具泡出的茶,口感和观感都不一样。

她拿出笔记本,飞快地记录着:“老杨茶馆有盖碗和玻璃杯两种器具,老茶客常用盖碗,年轻游客多用玻璃杯,盖碗泡的茶茶香更浓,玻璃杯能观察茶叶形态。”

旁边还画了个简单的盖碗和玻璃杯的草图,标注着“盖碗:青花瓷,带盖带托,玻璃杯:透明,高约15厘米”。

几位老茶客还你一言我一语,给林晓禾讲了更多茶馆的细节。

比如每天早上开门后,杨大爷会先把老茶客常坐的位置擦干净,比如有的老茶客喜欢在茶里加颗话梅,说这样能解腻。

比如茶馆门口的石板凳,是几十年前老茶客们一起凑钱买的,夏天的时候总有人坐在上面聊天。

林晓禾听得入迷,把这些细节都记在笔记本上,心里的委屈和不安慢慢消散了。

她突然明白,读者的质疑不是因为她写得不好,而是因为她没把细节说透,没把“真实”的全貌展现出来。

离开茶馆前,杨大爷把那本1989年的账本借给了林晓禾:“你拿去拍照,或者复印,等你把证据整理好,读者就不会质疑你了。”

周老伯也说:“要是读者还不信,让他们来茶馆,我们跟他们说!”

林晓禾抱着账本,眼眶一热:“谢谢杨大爷,谢谢老伯伯们,要是没有你们,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傻丫头,”杨大爷拍了拍她的肩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