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2 / 4)

加入书签

>

可惜啊.....

“是,父皇,儿臣知晓了。”

太上皇面色稍缓,语重心长地开口:

“皇儿,你登基之后日夜操劳国事,朕深感欣慰。然而身为帝王,不仅要懂得权衡之术,要体恤百姓,更要顾及自己的声名。”

“如今这天下灾情已有所缓和,想来往后几年便会逐渐消散。待那时你的美名在民间传扬开来,稍加引导便能成为一代贤君,有些事不必太过执着。”

太上皇说得颇为隐晦,可雍和帝却都听懂了,沉默片刻后行礼回应:“是,父皇,儿臣定当铭记您的教诲。”

太上皇并未抬眼看他,心里明白此刻说这些其实起不了多大作用。

只要自己还在世,军权还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个儿子便不会真正安分。

哪怕是父子,生于帝王之家,尤其是在如今这朝廷有两位主上的情形下,彼此间难免心存猜忌。

“回去歇着吧,传令刑部和锦衣卫加快查案进度,尽快将贼人缉拿归案,给贾家一个说法!切不可寒了这些老臣的心,更不能让他们生出异心!”

“是,父皇,儿臣这就去安排。”

雍和帝依旧是一副敷衍套路式的回应,太上皇对此也早已习以为常。

当年先太子那桩事之后,太上皇便缠绵病榻,太医们皆言需着手筹备后事。

他自觉大限将至之时,反复权衡才选定这个儿子承继大统。

可儿子登基还不足三日,他的病情竟渐渐有了起色,这十三年来身子骨反倒愈发康健了……

望着雍和帝那张波澜不惊的脸,太上皇稍作停顿后说道:

“贾家可不能再出乱子了,你可明白?”

雍和帝垂首应道:

“是,父皇,儿臣清楚!”

他深知太上皇疑心极重,自打开始怀疑此事是他所为时,他便已然被视作“幕后主使”了。

虽说满心冤屈,他却并未为自己辩解,而是岔开话题问道:

“父皇,宁国府如今嫡脉人丁单薄,贾敬年事已高,想来难再有子嗣。这宁国府的爵位该由谁承袭?”

太上皇与贾家的关系错综复杂,即便身为太上皇之子,他也有些摸不透太上皇对贾家的心思。

当年太上皇年少登基,正是凭借贾家的兵权才坐稳了江山。

贾代善曾是太上皇的陪读,二人一同长大。

后来贾代善为太上皇镇守边疆,立下赫赫战功,被封为第二代荣国公。

然而功高震主,开国一脉的势力过于庞大。

也不知是何时,经过怎样的深思熟虑,更无人知晓他用了什么手段,让贾代善主动带头削弱开国一脉的权势。

后来更是“卧病不起”,最终病逝于榻上。

按理说那时正是削弱贾家和开国一脉的绝佳时机,可太上皇却收手了。

虽说提拔了元平一脉和中立派,但开国一脉仍掌握着部分兵权,在朝堂上仍有一席之地。

对贾家更是极为袒护,默许皇室供奉的大幻仙人张道长时常前往贾家走动。

所以这贾家宁国府继承人的事,雍和帝从一开始就没打算自己拿主意。

没想到太上皇的回答却出乎他的意料!

“不急,先让宁国府把丧事好好办了。等丧事办完,看他们上奏举荐的是谁,你再斟酌定夺吧!”

雍和帝怔了一下,随即心中大喜!

这是,在给自己谋取权柄?!

别看贾家看似平平无奇,可贾家在开国勋贵中的位置举足轻重,且在边疆尚存不少旧部势力。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