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烂的骄傲,烂的荣耀【3更求订阅】(1 / 5)
第86章烂的骄傲,烂的荣耀【3更求订阅】
【烂片之王还是电影救星】。
帖子主角正是最近在瞿受事件中,脱颖而出的汪晶。
但即便获得了的网友一时间的好感,却依旧无法改变大众对于汪晶是烂片导演的印象。
烂片之王这个称呼,倒是实至名归。
但当烂片之王和电影救星这两个形容词组合在一起的时候,那争议度和话题度就自然拉满了。
无数带着答案点进去的网友,看完帖子后迷茫了。
甚至有些错乱。
帖子有点儿长,但是因为文笔很好,所以引人入胜,不知不觉就看完了。
帖子的观念也很简洁。
主要阐述了汪晶作为导演从出道就横空出世的鬼才,拳打李小龙,脚端老一辈香江导演。
其次表达了汪晶恐怖的生产力,34年生产影视作品250多部,堪称影视种马。
最后解释了注晶为什麽保持如此高的生产力,是为了在港片黑暗十年养活大量影视从业者。
而且还特意强调了,汪晶当时的选择,让整个华夏电影产业有了属于自己电影工业的基础。
若是当时没有汪晶,那麽香江几十年培养出来的电影工业将会因为大量从业者事业,产业链公司倒闭,最后会毁于一旦。
吼莱坞的强大建立在电影工业体系上,保证了稳定的从内容生产,制造到销售的流水线体系,
所以才能造就辐射影响全球的文化影响力。
而当时人口不到千万的香江,巅峰时期电影年产量超300部,创造了数亿规模的庞大票房市场,并且影响力辐射了整个东亚的港片时代,港星一度与吼莱坞巨星并驾齐驱。
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香江工业体系,那麽全球影视娱乐产业将是吼莱坞予取予求的后花园,
文化产业将受到直民。
而内地十几亿的人口,去年电影产量仅超过400多部。
而2000年时,内地电影产量仅有80馀部,
也就是说,以汪晶为首的影视工作者,带着香江工业体系进入内地后,华夏才有了短时间内飞速提升的工业体系,并且在十年时间内。
从每年不到十亿的票房规模,飞速发展到今年有望突破100亿的庞大规模,带动了数千万人的相关就业。
帖主甚至将汪晶对影视产业的作用比拟伪满洲当时被收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