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三板斧(1 / 6)

加入书签

    第122章三板斧

    文化是一个筐,什麽东西都可以往里面装。

    但不得不承认,这个筐在不同人眼中的价值就是不一样的。

    对于赵秀芬这类典型传统工业派老辈子来说,商品本身的使用属性应该是最重要的,但随着市场经济和外资带来的多元化元素后,她们这一代人算是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明明是同一条生产线上的产品,只是包装盒不一样,价格却能差出好几倍。

    更离谱的是,外国牌子卖的越贵,销量反而更好。

    刚开始他们以为是包装的问题,后来发现即便换了相似甚至更好的包装也没用,后来觉得是宣传问题,然后他们开始学习外资投GG请代言,但钱花了,产品依旧卖不上价格。

    在一步一步摸索踩坑的过程中,最近两年随着新一代的厂二代们留学归来,品牌和文化这两个概念,逐渐在国产圈子里开始流行。

    不管是大型央企,还是小规模私企,都开始纷纷搞起品牌,试图打造可以与国外品牌争锋的国货品牌。

    但是依旧收效甚微,还是只能吃外资品牌市场剩下的边角料。

    赵秀芬这麽多年去参加过很多营销专业类的『大师课』,那些大师最后将国货做不起来的原因归咎于『国货没有文化』。

    可那些大师又讲不清楚文化是什麽东西,反而刺痛了她们这些工人出身的软肋。

    但今天在王曜这个年轻人口中,她似乎听到了关于『文化』最好的解读。

    那两句口号是她们这个年纪小时候耳熟能详的,虽然说不清是什麽东西,但只要一听见,就仿佛有无穷的力量在体内涌现。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吧?

    「王总懂得打造品牌文化?」赵秀芬略有期待的问道。

    老一辈的工厂主对于品牌文化是有天然滤镜的。

    即便十年后,营销公司的策划书首页核心,永远是『品牌文化』。

    所以只要聊到这儿,工厂主们就不会在意什麽成本了。

    毕竟,文化可是无价的。

    「我们公司就是专门负责代运营品牌全案的,自然是包含品牌文化部分,但这一块儿的运营成本非常高,而且说句难听的,

    品牌是属于您的,我们只负责打造,万一以后你们不跟我们合作了,我们前期的投入就成了打水漂,

    所以我们这个收费并非狮子大开口,而是为了保障我们双方的权益,在商言商,一分钱一分货,而且我们公司未来三年规划,是在每个领域都打造一个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