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翻盘(1 / 4)

加入书签

    鸠占鹊巢。

    是资本快速蚕食市场的管用手段。

    从五六十年代开始,这套在全球都很有效,因为眼下现代商业体系的标准最早就是他们制定的。

    在所有人还分不清什么是资产和资本的时候,它们已经将资产锚定好核心与非核心。

    这里面有两位重要的理论学说,一是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说,该理论在亚当?斯密绝对成本学说基础上发展而来,以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为理论基础。

    早年放弃半导体产业研发,造不如卖贸工技的弯路就是被这个学说“忽悠’的。

    另外一个就是哈耶克的《自由宪章》,以市场自由竞争为噱头,诱导或图谋核心资产控制权以及进行垄断式倾销竞争挤压,劣币驱逐良币。

    它们管用的公式就是,发现一个行业的核心资产后,开始制造舆论或者定向狙击制造资产贬值,然后以一个极低的价格抄底。

    先唱空,再收购,最后再唱多收割真实剩余利润。

    这套路在全球百试百灵。

    但没想到出现了变数。

    原本以为有害成分事件在互联网爆发后,风评会全面被唱衰,引发大动荡。

    但事件全是算得上轰动,全网讨论量高达上亿,甚至已经超过了前几天?白头山事件”的热度。

    但网友讨论的重点和风向,却不是它们想象中的一边倒唱衰,反而是客观讨论,争论纷纷。

    推进了,但是速度没有想象中快。

    即便微博几个大V等下场带节奏,以及没有想象那种兵败如山倒’的场面,甚至相关评论区内还出现了大量反驳者。

    负责这次活动的公关负责人查了半天,终于发现了推进速度受阻的原因是昨天上午Ms平台一条关于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的帖子。

    这个热门帖子成功为成分争议做了一个铺垫,导致大众情绪没有第一时间陷入二元对立,多了一个中立缓冲的空隙,而且不只是这一个科普帖,随后一天之内,各大社媒和论坛上又冒出来无数关于?剂量和成分’关联的新闻。

    其中有一篇《碳酸和硫酸有什么区别》的帖子,以03年某知名大牌碳酸饮料杀虫剂成分超标为噱头,引入了碳酸饮料垄断国内市场的套路,以及国内八大汽水厂为何消亡,天府、崂山、雪菲力等老品牌为何默默消失,引发了

    大量讨论。

    2010年上网冲浪的主要人群都是80后,这些网友刚好是那个时代的亲历者,他们对于童年的味道’为何消失的话题表现出了异于常时的热情。

    评论区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