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无人机反制的难点,开始抹黑(1 / 3)
回国的航班,穿梭在平流层。
窗外,是翻滚的无尽云海。
机舱内很安静。
大部分代表团成员都在闭目养神。
连续多日高度紧张的谈判。
耗尽了他们的精力。
决定结果的可能就是陆羽那番话。
但,具体细节需要不断推敲。
此刻,吴成毫无睡意。
坐在陆羽旁边的座位,吴成神情严肃,反复检查着第一版国际4G通信方案。
哪怕已经拿在手里,还是不敢相信。
“陆校长,”吴成最终还是忍不住,压低声音开口,合上方案书,“这次我们借了无人机的势,逼迫他们让步,算是兵行险着,虽然效果显著……”
吴成顿了顿,语气带上明显担忧。
“陆校长,我担心,经过这次事情,美国会把无人机反制技术提到最高优先级,投入海量资源进行攻关。”
“以他们的科技底蕴,万一被他们快速突破,我们这张牌,岂不是很快就失效了?甚至可能,反过来被制约。”
陆羽同样没睡着,闻言睁开了眼睛。
调整了一下坐姿,看向吴成。
“吴部长的担心很有道理,美国人吃了亏,肯定会想办法找回来。”
陆羽语气平静,看不出丝毫担心。
经过闲聊,陆羽早知道吴成不是技术出身,有这样的担忧是情理中的事情。
“我们唯独不需要担心的,就是对方会采取反制性技术。”
“为什么?”
“无人机的探测,是低空,慢速,小目标的探测,在技术上存在几个几乎难以逾越的难点。”
“哦?怎么说?”吴成来了兴趣,身体微微前倾,很是认真的看向陆羽。
陆羽耐心解释道:“首先,是目前雷达探测的困境。”
“传统雷达,针对的是高速,中高空的飞机或导弹。”
“对于低空慢速,雷达反射面积极小的无人机,存在严重的地面波干扰,信号很容易淹没,难以有效识别和跟踪。”
见吴成还是有些不理解。
陆羽笑道:“你可以把传统雷达想象为雪地,快速飞行的导弹会留下轨迹。”
“然而相对慢悠悠的无人机,很难分辨在雪地上留下的轨迹是不是无人机。”
吴成恍然大悟,“我明白了,因为雪地上轨迹很多。”
“没错。”陆羽喝了口水,继续说。
“还有,就是红外探测的局限,这类探测手段受天气,环境影响大,作用距离有限。”
“而且对于采用低红外特征材料的无人机,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最后就是电子干扰的难度,无人机控制可采用跳频,加密等多种抗干扰技术,单纯干扰控制未必能使其失效……”
陆羽耐心解释着。
这些并不是陆羽故意夸大。
在未来,无人机大量使用的战场上。
那场陡然爆发的战争。
已经多次证明,反制无人机极困难。
无人机螺旋桨的嗡嗡声。
比死神镰刀还要致命。
“所以,建立套有效可靠,能大规模部署的无人机防空体系,绝非易事。”
“这不是能短时间内解决的。”
陆羽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更何况,我们无人机技术,也不会停滞不前。”
“他们研究反制,我们研究突防和智能化,这是场动态博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