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山崎马扎克条件,各方施压(2 / 3)
。
随着陆羽发言完毕。
整齐划一的口号响彻蜀城分校。
“为校长奋战!”
“为汉城科技大学奋战!”
……
整个蜀城分校。
如同巨大的战争机器。
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
图纸、计算、争论、实验……
取代了以往按部就班的操作练习。
学生们,虽然面对的是远超当前知识水平的难题,每一步都极为艰难。
但,那种“我们在创造时代”的使命感,以及陆羽带来的强大信心。
让他们爆发出惊人的热情和潜力。
“优先保证原材料!”
“列出清单,全国范围内采购!”
“特种钢材、高性能合金、精密轴承、伺服电机……”
“不管通过什么渠道,不管花多少钱,我要在最短时间内,堆满仓库!”
如今陆羽麾下的产业极多。
夏兴,吃了么,洛城兵工厂等等。
从系统界面上可以看到。
单日的收入已经来到七百万美元。
在全力运转。
推进项目计划时。
那种投入和效率不亚于小型国家。
……
随着原材料到位。
最大的难题很快浮现——精度控制。
工业母机,之所以被称为“母机”。
就在于它能够制造其他机器,其自身的精度必须达到匪夷所思的级别。
核心部件加工精度要求,已经超过了世界现有那些进口机床的理论极限。
简单来说,比如一台制造0.01毫米螺丝的高精度机床,制造这台机床的机床。
其精度,必须小于0.01毫米。
可见其工业母机对精度要求之高。
“陆校长,主轴箱的轴承座内孔圆度要求0.1微米,我们现有设备,加上手工研磨,也只能做到0.5微米,这已经是极限了……”一个项目组长拿着检测报告,愁眉苦脸的向陆羽汇报。
“床身导轨的直线度,要求每米误差不超过0.5微米,现有激光干涉仪测量都有困难,更别说加工保证了……”
类似的报告,雪片般飞来。
精度如天堑,挡在所有人面前。
陆羽看着那令人绝望的数据,眉头紧锁,脑海中工业母机的蓝图清晰无比。
现实的加工能力,却无法将其实现。
世界范围内。
生产工业母机只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用低精度的机床批量生产,撞大运一样筛选出高精度配件。
还有一种,是依靠人手打磨,不断进行校准,无限逼近那个数值。
很显然,在没有高精度的参考下。
根本没有别的方法。
等等。
精度参考?!
陆羽想起了一样东西。
立刻拿出手机,拨通了远在南湾校区,负责芯片制造的倪元士电话。
“倪老,”陆羽语气急促,“你那边,对黑色长方体研究的怎么样?”
电话那头的倪元士一听陆羽问这个。
劈头盖脸的就骂了过来。
“说了多少遍,电话里不要喊名字,喊代号,你知不知道这东西多重要!只要研究出结果,足以改变全人类!”
“那您老现在研究出结果了。”
“没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