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6章 我有帮手(2 / 2)
> 这时候长孙无忌才后悔让李恪去了,若是换个老成持重的人去,还能懂得什么叫人情世故,懂得做人留一线的道理,这个李恪表面温和,骨子里执拗得很,办事丁是丁、卯是卯,不讲半点情份。
“太子所言有些道理,但考虑得不够全面。三原县的赋税可以换人去追缴,并不会影响国库的收入。哪有明明知道吴王这差事办得不妥当,还硬要让他继续办下去的道理?”
长孙无忌不屑地瞟了脸色泛青的李恪一眼,又说道:“更何况他连个小小的诉讼案都办得漏洞百出,追缴赋税这么大的事交给他,也是我当初忒草率了些,不该举荐他。”
李恪实在是忍不住气了,他脚步很重地向中间跨出一步,还未开口却被李承乾一个眼神给逼了回去。
“呵”李承乾轻笑道:“舅父如此说,倒是让我拿不定主意了。”他转头看向群臣,“不知诸卿是何看法?”
李承乾不跟长孙无忌正面硬刚,我惹不起你,但不代表所有人都惹不起你,偌大的朝堂还容不得你一手遮天。
魏徵闻言站了起来,他走到中间拱手朝上一揖,说道:“臣以为太子殿下所言,句句在理,实乃顾全大局之论!长孙司空说可换他人追缴三原县赋税,看似有理,实则不然。”
他话音铿锵,目光扫过殿中群臣,又接着道:“其一,吴王殿下接手赋税之事已有多日,对三原县世家瞒报的底细、赋税收缴的进度了如指掌,如今正是攻坚的关键时候,骤然换人,新官需重新熟悉情况,少说也要耽搁月余。更何况谁又能保证新人不会再次受到诬告呢?那时再换人么?”
魏徵看一眼牙关紧咬的李恪,又不紧不徐地继续说了下去。
“其二,长孙司空说吴王办差不妥当,可臣听闻,吴王到三原县后,先是查清了十余家世家瞒报的田亩数,追回欠缴赋税两万余石,且每一笔都登记在册,公示于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至于那幼女残害案,臣也有所耳闻,吴王敞开府门让百姓观审,最终依律定罪,罪犯供认不讳,何来‘漏洞百出’之说?若仅凭一人无据之言,便断定吴王办差不妥,未免太过草率。”
魏徵转向长孙无忌,语气依旧恭敬却不失刚直:“长孙司空担忧寒了进言之心,臣理解。但进言当以事实为依据,而非凭流言揣测。若因无凭无据的奏报便轻易换人查案,不仅会寒了办事者的心,更会让天下人觉得我朝用人轻率、断事不察。太子殿下提议先压下此事,待有确凿证据再议,既给了进言者举证的机会,也保全了办差者的积极性,更不耽误国家要务,此乃万全之策!臣恳请殿下,三思长孙司空之议,依原定之策处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