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磨刀,更要看刀利否(1 / 3)
“惊雷”行动的齿轮,一旦开始转动,便再也无法停下。
第二天清晨,天还蒙蒙亮,王大壮就带着他的第二支队,大张旗鼓地出发了。
为了把戏演真,他们几乎是敲锣打鼓地向西开进。
队伍拉得老长,炊事班的烟囱冒着黑烟,生怕几里外的鬼子看不见。一路上,他们还故意放出风声,说八路军主力要打焦作,夺回煤矿。
这支浩浩荡荡的“佯攻”部队,立刻吸引了沿途所有日伪据点的目光。
一时间,关于“八路军主力西进”的情报,雪片般地飞向了晋城和新乡的日军指挥部。
与此同时,侦察营长包力和作战参谋刘猴子,也带着他们精挑细选的侦察兵与突击队员,化整为零,消失在了茫茫的太行山中。
他们像是一滴滴水,融入大海,无声无息地向着目标——新乡渗透而去。
整个第四军分区,表面上看,主力似乎已经西调,根据地显得有些“空虚”。
但实际上,真正的风暴,正在东头寺村悄然酝酿。
送走了王大壮,林毅并没有立刻投入到具体作战计划的制定中。
他把日常工作和后勤准备,暂时交给了余秋里。
他自己则带着警卫员,一头扎进了第一支队的训练场。
磨刀,更要看刀是否锋利。
在延安的三个月,他虽然通过余秋里的信,了解了部队的巨大变化,但信上的文字,远不如亲眼所见来得真切。
“惊雷”行动,主攻的重担,压在了王虎的第一支队肩上。
这支部队的真实战力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计划的成败。
林毅必须亲自看一看,摸一摸底。
第一支队的训练场上,热火朝天。
林毅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是静静地站在一个小山坡上,用望远镜观察着。
他的【高级战场观察】技能悄然激活,视线中的一切,都变得无比清晰,甚至连战士们脸上的汗珠,都历历在目。
他首先看到的,是正在进行射击训练的部队。
战士们卧倒在地上,按照口令,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瞄准、击发。
枪声不算密集,但很有节奏。靶子旁边,有专门的报靶员在记录成绩。
林毅注意到一个细节。
射击结束后,连长并没有急着让下一批上,而是把刚才射击的战士们都叫到一起,让一个老兵现场讲解射击要领。
那个老兵,林毅有点印象,是收编过来的国民党溃兵之一,看他持枪的姿势和讲解的熟练度,显然是个老“射手”了。
“……三点一线,这个大家都懂。但光懂没用,得练成肌肉的本能!据枪要稳,特别是你们的左手,不是托着枪,是往前顶!跟枪托抵肩的力,要形成一个对抗!这样,枪才不会跳得那么厉害……”
老兵讲得通俗易懂,旁边的战士们听得聚精会神,不少人还下意识地模仿着他的动作。
这就是余政委搞的“兵教官”!
林毅心中暗暗点头。这种方法,打破了官兵之间的壁垒,让技术真正流动了起来。
接着,他又把望远镜转向了另一边的重机枪阵地。
几个战士正在分解结合一挺缴获来的九二式重机枪。
他们的动作虽然有些生涩,但每个人都全神贯注。
一个干部模样的军官,正拿着一本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小册子,在一旁对照、指点。
“不对,这个地方,要先把这个销子退出来……”
“哎,对了对了,就是这样!”
看到这一幕,林毅更是满意。部队里弥漫着一股浓厚的学习和钻研氛围,这是战斗力生成的最根本的源泉。
他放下望远镜,信步走了过去。
“王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