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接羔搜套(3 / 6)

加入书签

时候大明就可以在草原建立一套新的秩序。

    戚继光的谋划,其实和苏泽的草原战略不谋而合。

    但是苏泽叹息说道:

    “但是搜套之议,怕是阻力很大啊。”

    徐渭有些疑惑的说道:

    “东翁,搜套之议在军略上是可行的,为何阻力大?”

    苏泽苦笑说道:

    “那还不是前朝仗打得太烂。”

    徐渭不是翰林,不知道河套的情况,苏泽在翰林院的时候,对历朝西北军务的奏疏都详细读了,一部分关键内容都用【记忆胡饼】记在脑子里。

    他如数家珍的说道:

    “弘治年,朝廷以王越为主帅,分三路合计六千人出兵搜套,‘大捷’斩首六十余人。”

    “后又以朱晖为主帅,号称领兵十万,最终竟斩首只有三只!而且还不确定对方就是蒙古人!”

    “先帝世宗朝,自庚戌之耻后,也进行了一次搜套北伐。这次出征杀敌八人,而我大明把总以上战死八人,士卒死伤无算。”

    苏泽看向徐渭和吴惟忠,反问道:

    “如此战绩,诸阁老和大臣们,如何看待这次搜套?”

    徐渭参加过东南平倭战争,但是对于西北局势并不了解,但是他历史不错,又问道:

    “东翁,我记得汉代曾经在河套附近设置五原郡,驻军把守河套地区。唐更是在河套设立三所受降城,整个河套地区都是汉唐故土,为何国初不重建受降城,以河套为边防?”

    苏泽知道徐渭没去过西北,解释说道:

    “此一时彼一时,此乃气候和土地变化所致。”

    这件事倒是真的不赖朱元璋。

    明初的时候,大明战斗力非常强悍,打的蒙古人逃遁。

    也曾经有大臣提出沿着黄河,在河套地区重建三座受降城,恢复汉唐的疆域。

    这样一来,大明北方边防就完整了,不用在陕西、宁夏这些地方驻军了。

    苏泽说道:

    “汉唐的时候,河套地区水草丰美,可以垦殖放牧,有塞上江南之美誉。”

    “但是到我朝的时候,河套地区已经土壤沙化,虽然有黄河之水灌溉,但是地力衰退,无法种植。”

    “再有榆林以北,毛乌素沙漠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